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简七读财设计师*豆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这么高了!」


最近一个朋友准备在手机银行买点理财,发现多了在理财产品专区,多了不少产品。而且名称也越来越长,还有许多陌生的词:业绩比较基准、一年定开、净值型......


「这到底能不能买啊?」


纠结的同时,她跟我感叹说,好怀念以前安全、省心,到期后就可以稳稳地拿回本金和约定收益的银行理财。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产品已经基本找不到了。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图片来源:招商银行app


其实这要从2018年发布的重磅资管新规说起,打那之后市场就已经变了天。


具体来说,银行理财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变?对我们的投资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呢?


今天,就来详细和你聊一聊。


01


资管新规四个字,拆开来理解,就是关于资产管理的新规定。


那么,谁在负责资产管理呢?金融机构们,不仅有银行,还有基金/券商/保险公司……


过去很多银行都是在内部成立理财部门,「自产、自销、自保」理财产品。我们购买理财产品时,客户经理会告诉你一个「预期收益率」


这样一来,一笔钱买入理财产品,你不需要等到它到期,本金和收益分别能拿到多少,你也能了然于心。


所以,在不少朋友的印象中,常常将银行理财等同于保本理财,会以为在银行买理财产品,踩坑概率低。新规之后,对银行的这个看法,也是时候改一改了。


其实,银行和普通投资者没什么区别,它们也会经历市场行情的起伏。


过去,如果我和银行约定了预期收益率是4%,如果它今年的收益率有5%,那么多出来的1%就落入了银行口袋;而如果今年收益率只有3%,那么亏损的1%银行也是要自己承担的。


如果长期以这样的方式运作下去,很容易积累风险,一旦集中爆发,可能银行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也自身难保。显然,「兜底保本」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现在,理财业务已经逐渐从银行等机构分离出来,纷纷单独设立理财子公司。


和银行不同的是,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是有限的,它们可以发行公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但不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根据刚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上半年)》(*以下简称《半年报》),截至6月底,理财子公司已获批筹建2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


从规模来看,理财子公司已经超过了股份制银行,成为市场上的理财市场主力军。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图片来源: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


到今年年底,过渡期就结束了,银行理财们要彻底完成转型。


截止6月底,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八成已经是净值型,而保本型产品只剩下不到1%的比例。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02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全市场39,708只,这么多的理财产品,我该怎么选呢?


别急,在选产品前,我们先来看看各大银行对理财子公司是个啥态度。


从财报中我们发现,各家银行的投入力度还挺不一样的。


比如,从中国银行2020年的年报中我发现,中银理财本身的优势在固收类产品,接下去的努力方向是加大非标和权益类资产投资。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图片来源:《中国银行2020年年报》


而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理财就不一样了,它过去的核心优势除了固收类产品,还有项目类投资,接下去工银理财的发力方向则提到了跨境投资能力。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图片来源:《工商银行2020年年报》


如果你对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的业务方向感兴趣,也可以试试打开它们的财报,搜索理财子公司的相关关键词。


各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线,有各自的特色。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虽然理财子公司们纷纷在财报中提及,未来他们会和基金公司、券商资管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升权益类投资的能力,但目前来看,只有4%的钱投在了权益类,主要配置的资产还是债券。


想要拉开投资业绩差距,就必然要提升二级市场权益类投资的能力,因为固收类产品的投资回报本身差距并不明显。


所以,这也对理财子公司本身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想要招聘到这类人才,势必要提升待遇。


可尴尬的是,理财子公司的待遇因为受到银行母行薪酬体系的牵制,想要借助高薪来吸引人才从当前实际操作来看不太现实。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03


不过,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还是可以期待,理财子公司不仅能让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更加专业化;而且独立运作,也方便未来纳入更多高风险的投资,丰富银行理财的产品类型。


总的来说,银行理财会跟基金越来越像:

门槛变低了,1元起投;

投资过程公布净值,是涨是跌你都能看的到,风险更透明;

投资方向和主题更多样化,比如现在也有理财子公司在探索ESG、碳中和等热门主题。


如果你正在考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不妨在各大银行app上,找到它们的说明书,重点来看看这样几项:


过去你喜欢的这类产品,只剩不到1%了

(*上图仅供演示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等级、起投金额、费率等这些关键的要素做个综合的对比,再对应上自己的用钱需求,相信能更快地帮助自己筛选到一款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部分银行子公司的「固收+」产品,也会是不错的选择。在7月公布的兑付收益排行榜上,招银理财和工银理财上榜的产品最多,可以作为参考。


不过,无论游戏规则怎么变,还是想给你送上2个投资小贴士:


1. 优选实力更强的资管机构


在未来「不保本」的时代,一个优秀的资管机构,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财富安全感。所以,公司的投研能力,是我们挑选产品时,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


比如,你可以重点关注公司的管理规模、过往业绩、有无「踩雷污点」等等基本信息。


2. 注意分散投资


如果你担心项目会出现风险,不妨把资金拆成几份,分别投资到不同的产品中去。「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个「百试不爽」的分散风险的好方法。


好了,今天有关「银行理财」的变化就和你同步到这里了。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文末点个「在看」告诉我。


如果你想哪一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测评,也欢迎留言。



送福利环节~

粉丝福利一:私信「头条」,免费领取理财大礼包;

粉丝福利二:点击专栏,领取优惠券购买课程,用更稳妥的方式,赚取工资以外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中国银行   产品   净值   收益率   类产品   子公司   理财产品   收益   权益   风险   来源   能力   银行   旅游   市场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