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综述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从古至今,尽管在遥远的古代,古人仅凭肉眼无法观察到宇宙的真相,却依然对其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在我国古时一直以来都有着“天圆地方”的说法,曾子就曾经对此发出质疑,认为如果这样的话,圆形的天根本不能完全盖住四角的地。

这也并非是说天空就是圆的,地面就是方的。“天圆地方”看似是对天地形状的描写,实际上这是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表现,象征着天动地静,同时也是表达了天时周而复始和地面四个方向的观念,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对于时空和宇宙的思想。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古代天圆地方学说

古人还认为天上共有九层,因为九是单数中最大的,也有“极限”的意义。在中国,《太玄》和《正义太玄经》认为九重天是从中天一直到成天。《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中将九野看成是从钧天到阳天

而在西方,《神曲》中但丁将九重天划分为月天、水星天一直到第九重原动天。这些都是人们对头顶未知的天空的美好想象。

并且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的人们都认为天上住着掌控着人类命运的神灵,比如神仙、佛祖和上帝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人类想象中的神仙



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望远镜和航空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人类通过高科技的手段,终于能够亲眼见到,甚至是亲自踏上“九重天”。正如在2021年6月17日,我国三位航天员通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入宇宙,并成功展开了3个月的太空生活。

太空生活‍

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2021年的中国空间站舱内活动空间达到了15立方米,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

生活区中因为考虑到了航天员的隐私和方便,设计了独立开的3个睡眠区,还能从“站着睡”变成“躺着睡”,维持像是在地球一样的睡眠姿势,大大保证了航天员睡眠质量。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空间站睡眠区



除此之外,还有锻炼区、太空厨房、就餐区以及卫生区,虽然无法实现像地球时候的洗澡方式,但是可以用手持喷枪保证自己的干净卫生。

而大家都知道,在太空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呈失重状态,不仅仅是人类,就连食物也会飘在空中。在之前的航天飞行中,为了节省空间和成本,航天员在天空中的食物通常都是压缩食品或者罐头之类的较小较轻并且营养较高的食物。然而在中国,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将许多中国的美食给航天员带上太空。

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面包甜点等等,这些不仅包含了主食和辅食,航天员还能在远离地球的太空站中品尝。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中国宇航员吃饭



而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情况,制作和搭配都经过了严格的标准,从而带上去的其他即食食品、各种各样的饮品、酸辣咸甜的调味品以及功能性食品等共120多种丰富营养的六类食品,极大地保证了航天员的食品质量,并且都是定制的个人专属营养套餐,就连留在地球上的我国围观群众都不禁感叹航天员饮食之丰盛。

航天员被抬‍出

2021年9月17日,三位中国的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完满完成任务。根据之前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情——从第一个踏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开始,回到地球的航天员都是被抬着下了宇宙飞船的。

就如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成功进入神秘的太空,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踏入太空的航天员,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向世界表明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巨大突破和进步。然而在杨利伟回到地球以后,是被人们从舱内抬出来的。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杨利伟被抬出舱



当然,这并非是杨利伟在航天过程中受了伤,而是每一位航天员都会遭遇的事情。

尽管被精心挑选的航天员们都有着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并且都会由国家事无巨细地安排准备妥当,但是由于航天员在失重的太空空间呆的时间过久,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和重量感,回到地面后经常有航天员面临神经系统出现紊乱、产生头晕和呕吐症状的问题,为了保证安全,必须被人抬着带出舱门。

除了这些,航天员还将会进行三个医疗阶段,让他们重新适应地球环境,并且逐渐恢复到飞行前的身体参数,以免发生后遗症,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宇航员后续还有医疗阶段



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航天员被抬出舱门,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地球重力环境,同时因为在远离地球的空间生活,他们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咱们就来谈谈返回地区的宇航员身体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在地球出现生命到现在,所有的生物生存和演化都是在地球1g重力场的基础上,肌肉和骨骼都已经完全适应,并且随时都在与地表重力做着“斗争”。而我们所说的“失重”其实并不是失去重力的意思,而是类似于失重的一种状态,是存在于天体的引力范围,失去了重力场的影响

航天员处在失重状态的太空站中,身体上的肌肉和骨骼本来应该抵抗重力作用的一部分,但因为人体逐渐适应了失重环境,它们失去了作用,也就不再发生运动,相当于被打入了“冷宫”。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太空肌肉萎缩



时间越长,这些部分就被闲置越久,导致肌肉萎缩越严重。并且飞船或者空间中因为成本等种种原因,往往可供活动的空间比较小,航天员在里面没有办法保持正常的活动量,这也是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之一。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17位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的前后对比情况,分析出航天员们平均下来如果在空间站生活时间在半年,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并且下肢的肌肉萎缩程度通常都会超过上肢

回到地球以后,这些被搁置在一边萎缩了的肌肉又受到了重力,航天员基本上会感觉到身体无力、肌肉疼痛并且难以行走,幸好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不断的锻炼而恢复。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空间站健身区



同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一些空间站中还会有可以让航天员进行日常运动的跑步机,而需要出行做任务的飞船中由于对重量的要求,并不能配置跑步机器,因此航天员会通过打太极来活动肌肉

这些虽然能够减少肌肉发生萎缩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还是需要等到航天员回到地球,进行专门的恢复肌肉训练

在地球的重力下,我们身体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引力不断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施加压力,人体脊椎也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弯曲。而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人类身体的骨骼承受的压力大幅减少,脊椎之中的空隙也就自然而然伸展拉直,人体就会比原来高2到5厘米的样子。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太空骨骼变化



虽然看起来令个子较矮的人羡慕,但其实这种“增高”实际上也是对航天员身体的一种损伤

这并不是真的长高,而是骨骼的空隙增加,航天员返回以后,又承受了地球的正常重力,骨骼之间的压力增加,也就会回到之前的身高了。

在围观群众的眼里,太空站中航天员们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竖着横着或者倒立着,看起来非常有趣。然而实际上,航天员们其实面临着许多身体上的不适应。除了肌肉、骨骼以外,血液循环也因为重力的缺失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心脏虽然可以通过舒展和压缩的方式来输送血液,但是有些地方离心脏较远,仅仅只靠心脏是无法传送过去的,通常是还需要凭借重力,将血液输送到例如腿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

而在空间站里,长期下去腿部就会缺少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肢体萎缩,造成对航天员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从长颈鹿身上受到启发,仿造出了具有特殊功能的宇航服,能够帮助航天员身体的血液输送,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太空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辐射和射线,甚至太阳也是一个巨大的辐射源,其中有一些对人类的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在没有地球的大气层的保护下,航天员会遭受更多危险辐射的侵袭。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太空辐射



科学家通过对美国登月航天员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一半的航天员都是死于心血管,这,因为宇宙辐射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失去生理功能,从而引发疾病

如果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较少,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是可以恢复的,然而如果航天员在短时间内遭受了大量的辐射侵扰,人体的白细胞、血小板也就会因此减少,从而导致生命死亡。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辐射病

目前来说航天员的宇航服有着一定防辐射的功能,并且还会食用一些防辐射的药物,然而一旦迈向宇宙深处,宇宙中的辐射也就愈加强烈。我们还需要再加强对辐射的预防手段,研究出更多辐射病的防治药物。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宇航服能够抵御一定的宇宙辐射



太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航天员前去太空生活有着这么多危险,去往太空所要投入的资金和材料都非常巨大,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也就是微重力环境中,我们能够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比如微重力物理、生物学、生命科学甚至是医学等等方面。并且通过在空间站中火焰燃烧的与地球完全不同的情况,增加相关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燃烧的效率,扩大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解决地球如今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

而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我们能够得到更多太空的有价值的资料,以及关于地球的更多自然资源、海洋变化等等复杂的信息。苏联就曾利用空间站,通过对地面的拍摄和分析,更加精确地得到了本国的领土范围,并且在铁路的勘测选线上,也能得大大减少成本。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苏联和平号空间站




空间站的环境因为缺少了大气层的阻碍,也更容易观测宇宙。美国在空间站的时候利用了58种仪器进行了270余项科学研究,比如观察太阳以及太阳与银河系关系的情况,勘探地球的资料,进行侦察军事等等。

航天员在太空上的生活并非只是为了体验与地球不一样的环境,他们在承受着来自于太空辐射和失重状态等种种威胁的同时,也在不断为了我国的科研做出努力,这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也是为了中国未来长久而飞跃的进步。

结论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地球资源基本已经被瓜分,宇宙却还是一片空白,不仅仅是因为对宇宙的未知,更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国家和势力能够发展出足够强大的航天技术。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未知的宇宙



各个国家如今都在大力研究科技,都想先一步踏进太空时代,成为太空领域的“大哥”。我国虽然秉承着和平发展的友善外交理念,但也不会任由他国进步而自己停滞不前。

随着对宇宙的探索不断加深,人们迟早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时代,而在此之前我国航天领域的不断进步,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探索和研究,也离不开航天员们冒着生命威胁生活在太空,一点一点为中国开拓出更加平坦的太空道路。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3个月,返回后被抬出,因为身体“发生了变化”

伟大的航天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太空   太空站   身体   都会   航天员   宇航员   空间站   重力   骨骼   中国   肌肉   宇宙   地球   人体   我国   环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