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千年古镇彭城的红色历史故事

千年窑火不灭,在峰峰彭城人的心中,那段红色的历史,也是难以忘却。

彭城西依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居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滏口陉,四省通衢。煤炭,陶瓷,电力等资源丰富,物流发达,人口众多。这些决定了彭城在历史上为郡县治所,陶瓷之都,战略要塞的地位。

峰峰千年古镇彭城的红色历史故事


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此地区就是中原四省战略要塞,古战场。昭关古道上曾留下许多英雄们的故事。古时候,彭城曾属磁州磁县管辖。清朝时,磁州的州判设于彭城,至今仍有衙门街遗址。三十年代,彭城曾是中共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彭城曾是磁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彭城曾是省辖峰峰市政府所在地。六十年代至今,为彭城镇政府所在地。

秀丽的山水滋养了智慧的人民,磁州人崇文尚武,追求正义真理。在民族危亡之际,敢于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辛亥革命时期,彭城人张兆丰在彭城发展同盟会。二十年代初,磁县岳城人、早期共产党员王子清等革命先驱在磁县、彭城等地发展中共党组织。大革命时期,张兆丰等革命先驱在彭城半壁街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列主义。三十年代初,张兆丰,王子清,王维纲,张学孔等曾多次在彭城策化发动革命武装暴动。张兆丰曾组织武装袭击半坡镇伪公安派出所,发动并指挥滏口陉夺粮救灾民的革命活动。1932年,磁县马头人早期革命家王维纲,在彭城组织瓷业工人“小车社”的罢工斗争,取得胜利。

峰峰千年古镇彭城的红色历史故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之后不久磁县沦陷。中共北方局派张玺同志任中共冀鲁豫地区特委书记,领导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抗日救亡运动。张玺选择了磁县彭城这个四省交界之地、有工农革命运动基础之地,作为三省特委机关所在地。之后他就很快召集中共磁县党组织成员:纪德贵、张学孔、王维纲、李相虞、李巨川、田裕民等人到彭城富田张兆丰家的“泰兴缸厂”开会,张玺主持召开抗日救亡工作会议后,党组织成员立即在彭城号召瓷业工人,农民,学生,商人等,组织创建抗日武装队伍。

峰峰千年古镇彭城的红色历史故事

彭城人张锡珩(1910-1969)是张兆丰长子。年少时勇武过人,曾拜彭城著名拳师习武学艺,在参加全磁县武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从而声名大振。张锡珩受父教育,以革命为职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父张兆丰牺牲后,他继承父志,继续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锡珩奉中共冀鲁豫特委之命,在家乡彭城组建河北民军第十三游击支队,担任司令。彭城人冯寿亭,在副司令张锡玖牺牲后担任副司令。参谋长是吴作启。张锡珩散家财,赴国难,以自家泰兴陶瓷缸厂为革命活动中心,率领抗日游击队十三支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

1937年10月18日磁县沦陷后,抗日烽火燃遍冀南大地,抗日武装力量风起云涌。据史料记载:自张锡珩组建抗日游击队十三支队后,磁县有许多抗日武装队伍随之组建起来了。在彭城组建的抗日武装有:河北民军第十四游击队,下设三个大队,一大队长是彭城人王铭三,二大队长是韩青山……1937年 11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保卫抗日民主政府,在彭城成立了磁县抗日保卫团,团长是磁县人田裕民,副团长是闫绍轲,赵荣先。

据《磁县抗日时期大事记》:“1938年2月,磁县岳城镇一带青年在蔺瑞丰、蔺兰英、王仁德领导下,组织成立了磁县青年抗敌团。”为了抗日救亡,他们自筹枪支。三月,在河北民军总指挥部领取了“河北民军总指挥部磁县青年抗敌团”的委任状:团长蔺瑞丰、政治主任王仁德、参谋长李泽普。磁县青年抗敌团成立后,转战于武安的徘徊、十里店、石洞一带打游击,破击武涉公路,打击汉奸特务。同年八月,磁县青年抗敌团在义井整编后,与磁县抗日游击队十三支队合并成一支队伍,随后开赴彭城一带进行抗日活动。这之后,十三支队逐渐发展壮大到两千多人,其中彭城瓷业工人、农民、学生为数众多。

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十三支队的伙食主要是小米稠饭,所以,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十三支队为“吃稠饭队”。张锡珩率领十三支队起兵彭城,游击在太行山上。他率领十三支队袭击平汉铁路线上的双庙车站。并转战成安县,临漳县,魏县一带进行抗日活动。十三支队配合八路军129师主力部队开创冀南抗日根据地。一有机会就袭击敌伪据点,收缴敌伪武装,破坏敌伪的交通线。还为八路军输送军用物资、兵员,当时,输送给八路军的兵员有两千多人,足以组建两个正规团。

十三支队经常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1938年5月到1939年3月近一年中,十三支队配合主力部队与日冦作战,二夺彭城。并先后参加过彭城黄土岗战役,参加保卫山底、宿凤、王看、贾璧等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为建立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为磁县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0年春,十三支队归入八路军129师,改编为“晋冀豫地区纵队第六团”,张锡珩任团长。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独立第一旅”,张锡珩任旅长。浴血疆场再立新功。

张壁珩:张锡珩胞弟。抗日战争时才十三四岁,很有正义感。抗战爆发后,他在家乡彭城组建起有三十多人参加的“少年抗日先锋队”,担任队长。在党组织的指引下撒传单,宣传抗日,送情报,割敌人电线,抓汉奸,机智勇敢。随着抗战的深入发展,少年先锋队归入十三支队。他们在太行山上打游击,炸桥梁,端敌人的炮楼子,除恶霸,个个身手不凡。

我们都在电影电视中看过《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太行山上》《地雷战》《地道战》等抗日战争时的优秀影视剧,这些剧演的都是我们的家乡晋冀鲁豫地区的抗日英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令国人振奋、敬佩!但岂不知我们身边我们家乡彭城也曾有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张锡珩为司令的英勇善战,机智灵活,铁骨铮铮,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游击队十三支队!只遗憾没拍成电影电视剧。十三支队被老百姓称赞为“英雄的抗日游击队”,张锡珩被称为“英雄的司令”。有感于此,峰峰文联苏洪源先生收集整理写出小说《张兆丰》《张锡珩》在全国发行,意在让英雄的爱国主义故事永传后世。

峰峰千年古镇彭城的红色历史故事


1942年,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致使根据地军民缺衣少粮,陷入困境。鉴于此,党组织在彭城富田繁华商贸地段设立“义兴贸易货栈”。

主要领导是太行区贸易负责人,也是彭城人蔺简峰,还有赵子春、柴金柱。成员有彭城人王品三、田老宁、马年锁、田林芳、李清怀等。

货栈开业时,党组织拨给一万斤花椒做为流动资金。货栈的同志们把西山根据地出产的花椒、麻、核桃等山货,用小车运到彭城销售,然后换成药品、食盐、棉花等物资输送到西山根据地。义兴货栈以做生意为掩护,在鬼子眼皮底下把军用物资运走,为解决当时根据地军民的物资困难,支援抗战做了大量工作,起了巨大作用。贸易货栈是一支看不到烽火硝烟,在隐蔽战线与日寇作斗争的英雄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彭城曾是敌伪重要占领区,也是八路军从事地下抗日的活跃区。抗战时,彭城先后有六十五位“工人地下军”在同敌人的斗争中被汉奸出卖,惨遭杀害。1945年八月彭城解放,当时有三千多名群众高举毛主席像游行集会,并公审了汉奸,将其处决。后又在彭城新华街砂锅巷口,为六十五位烈士树立纪念碑,永远怀念他们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精神。现在,烈士纪念碑仍巍然屹立在原处。每年的清明,人们都要到纪念碑前敬献花圈,深切哀悼革命烈士。

峰峰千年古镇彭城的红色历史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彭城的各界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仅彭城瓷业工人就有两千多人报名。彭城是革命老区,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在长达二三十年的革命战争年代,许多优秀的彭城儿女,为民族解放独立,建立新中国前赴后继,英勇不屈,他们有的牺牲在战场上,刑场上,朝鲜等国外战场上……他们有的已长眠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有的已安葬在天南海北异国他乡;有的竟连尸骨甚至姓名都没留下!好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纪念他们只能到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峰峰千年古镇彭城的红色历史故事


不忘初心,永远前行。把革命先辈的事业继承发扬在千年古镇彭城的上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彭城也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峰峰   磁县   抗日战争   敌伪   特委   货栈   河北   汉奸   游击队   党组织   根据地   支队   古镇   中共   千年   时期   红色   英雄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