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万婴之母"林巧稚、作家林语堂是亲戚:钟南山的家族不简单

与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过无数辉煌,也历经了无数坎坷。在这片土地上,无数中华儿女书写着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那些血雨腥风,那些漫漫征程,都有人曾经体会。无数领航者见证了绿茵花溪延绵不绝,感伤过枯骨万里凄凉冷寂。

但没有关系,凉薄苦楚冲不垮铁骨铮铮。无数爱国敬业的仁人志士行歌万里,披荆斩棘。这些人满怀着坚定的意志,向着美好的未来,所向披靡。

与

缘分千丝万缕

1936年10月,钟南山在江苏南京出生

而钟南山从事医学研究,与其家学渊源密不可分。钟南山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廖月琴也并非出身无名,她来自鼓浪屿廖家,是著名富商廖宗文的曾孙女。

廖家世代经商,廖宗文的四个儿子亦是能力不俗,全部白手起家,不依靠祖辈任何庇护。而兄弟中最出色的便是老二廖悦发,人送外号"廖财神"。廖悦发的独女廖翠凤也有不俗眼光,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在当时不被看好,后来却成为文学大亨的林语堂。

这样一来,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就是钟南山的"姑姥姥",那按照辈分,钟南山也要叫林语堂一声"姑外公"。

与

似乎,优秀的人之间总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也与钟南山有着些许渊源。

虽然,林巧稚终身未婚且没有子女,但她有一个同她关系极好的侄儿,名叫林嘉泽。当林嘉泽二十岁时,央求林巧稚帮他上门向心仪的女子提亲,求娶的便是廖家的女儿廖雪琴。而这位雪琴,就是钟南山的表姐。所以当她与林嘉泽结婚后,论起来,林巧稚也算是钟南山的"姑婆"了。

与

环境铸人骨血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与熏陶下,钟南山从小就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除了医术精湛外,还博览群书、温柔知性。廖月琴经常会陪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玩耍,给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书里的各样动人故事,也会讲在医院里发生的感人事情。

廖月琴一直希望:孩子们能从这些五彩斑斓的故事中体会到人生百味,学会关注与爱护他人。

也正是从母亲这里,钟南山获得了自信与勇气,培养出了同情弱小、善于助人的可贵品格。1953年,17岁的钟南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上了北京医学院,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大学医学部。

与

但钟南山却不是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在体育方面,他也有惊人的天赋与成绩。

在北京医学院学习时,钟南山就十分喜欢田径运动。1956年,当时正在读大三的钟南山,作为学院的代表,参加了北京市的高校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中,他喜获400米跑比赛中第一名的好成绩。

两年后,钟南山被抽调到北京市集训队进行训练。在那里,钟南山会为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运会做准备。

遗憾的是,虽然经过300多天的刻苦训练,钟南山仍未通过选拔赛,与第一届全运会失之交臂。第二年,钟南山成功被选入北京市体育运动队。紧接着,钟南山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并在此次运动会上拿到了男子十项全能的亚军

与

只为救死扶伤

面对钟南山具备的惊人运动天赋,北京体委很是重视,真诚希望钟南山可以留在体工队

因此,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摆在了钟南山面前:是改行从事医学事业?还是保持初心,依旧选择从事体育事业?在当时,国家给予运动员的待遇十分优厚,对于一般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但经过反复考虑,钟南山还是选择放弃了这个令人钦羡不已的机会

与

在钟南山看来:对于体育方面,自己的身体天赋毕竟有限,至多只能成为亚洲级别的运动员,今后很难在体育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可如果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总能从死神手下抢救回无数鲜活的生命来。于是,钟南山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将治病救人作为奋斗一生的目标。

与

常赴危险前线

那是2003年的早春,广州还未等到迎春花的盛放,却率先被名为"非典"的怪病打了个措手不及。瞬时,"非典"这个名词如同梦魇一般在人群中间扩散开来,"传染性很强、病死率较高、病原体尚不明确,疫情难以控制"这一系列结论更引得人心惶惶。

当时,业界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只有钟南山及其同事力排众议,坚持认为"非典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又在治疗方法、疫情研判等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是他,首先提出要"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也是他义正辞严"一个人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他以身作则,永远战斗在病房第一线,对每个细节都亲力亲为。

与

事实也证明了钟南山的坚持并非没有根据:他在三个"岔路口"上的判断和抉择都是正确的。若非钟南山的竭力坚持,当年抗击"非典"的工作或许要走更多弯路。他将自身荣辱置之度外,始终秉持着科学家的良知与责任,为非典战役的胜利结束做出了不朽贡献。

钟南山虽然屡获殊荣,赢得国内外无数赞誉,但他始终谦卑自持,保持着最初的医者仁心。

与

钟南山一直提倡一个概念:医生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治病人"。他也努力将这一概念贯彻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中。对待病人,钟南山不分年龄也不论贫富,哪怕是面对患有重度传染病的患者,钟南山也都做到一视同仁。

此外,他也从未改变自己直言敢谏的风格,一直积极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与

今年,新冠肺炎的恐怖气息悄然而至。人人惊惶时,已经84岁的钟南山,却毅然前往武汉,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研与指导。岁月虽然已经在他的脸上镌刻下印记,但他坚毅的目光却从未改变,从中流露出对抗疫必胜的决心。

面对疫情不断加重的现状,钟南山心急如焚,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除了夜以继日的医学研究与工作外,钟南山还努力挤出自己的时间,接受广大媒体采访,让民众知悉最新资讯,得以安心。

好在,疫情终于得以控制,有所好转。"敢医敢言"的钟南山,再次肩负住了人民的信任。

与

其实,英雄不只是上阵厮杀,历经硝烟的战士。在和平年代,那些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都是我们应该敬佩与尊重的英雄。他们将自己的渊博学识百般磨砺,只身化为一束光明,力图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家与国,是心田中不可磨灭的存在,是骨血里永不褪色的赤诚。因为爱这片土地,所以眼中常含泪水;因为爱这个国家,所以勇敢肩负重任。

祖国逢危,我必定义不容辞,一马当先。巍巍南山,气势雄浑壮阔,历经风雨凄迷,巍然不动,终成国之柱石。愿风将我吹回所来之处,只求腾空而行,跟随心之所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南山   骨血   全运会   救死扶伤   北京市   千丝万缕   疫情   非典   北京   运动会   天赋   亲戚   作家   母亲   家族   关系   国家   体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