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主食 红薯


我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大的红薯种植面积,产量也占全球红薯产量的80%,但红薯还真不是产自我国,红薯是个外来物种,所以红薯别称番薯,因其口感甘甜,又称甘薯、出自地下,也称瓜等。红薯原产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当年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人把红薯传到菲律宾等国种植。


红薯传进中国约是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话说那时候有个叫陈振龙的福建人在菲律宾做外贸生意,陈振龙在菲律宾看到这个叫“甘薯”的物件肉脆且多汁,生熟皆可食,不由得想起祖国的家乡父老,想起家乡多山少田,粮食不足,陈振龙顿时决心要把红薯带到家乡,当时的菲律宾处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红薯奇货可居,断不能随意出口,至于怎么将红薯带回国内,陈振龙第一次把红薯藏在麻袋之中,当然西班牙人在检查时轻轻松松就查到了。于是陈振龙不得不另想办法,第二次他把红薯藏在竹竿之中,但因为有“前科”,西班牙人对陈振龙的货物检查更加仔细,最后还是被查了出来。于是在1593年的某天下午,聪明的陈振龙,将红薯塞入马的肛门,这才蒙混过关。在农历5月下旬成功带回福建,他将红薯带到了老家福建,中国开始了红薯的种植。此事在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记载。


从此,红薯就在这片远离于原产地千里之外的中华大地扎下了根,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再也离不开的重要作物。


红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极强适应力,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高,一亩胜过种谷数十倍,加之熟食如蜜,或煮或磨成粉均可,故很快在国内传播。明后期,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科学家徐光启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红薯是救荒的好作物,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明灭至清,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清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其后代又将红薯传至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至此红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这红薯传到中国以后,可是立了大功了。


小麦亩产两三百斤,水稻四五百斤,可这红薯上千斤、几千斤甚至上万斤。一下子就养活了更多的中国人。在没有引进红薯之前,中国的人口一直很难突破6000万。自从红薯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口开始突破一亿人,后来到红薯广泛种植的清代甚至达到3亿-4亿人。


据说,乾隆非常喜欢吃烤红薯,几乎天天都要吃上一两块,还治好了他的老便秘。


清朝开始,红薯成为下层百姓日常食物,在发生水旱灾荒的年分,更是小民救饥度荒的救命之物,一直到现在。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直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振臂一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遭受了建国以来一场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灾害,史称“三年自然灾害”,红薯异军突起,在那个时代救了很多人的命,成为不少人救命的主食。


时光又到了那位姓邓的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红薯的种植和加工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选择。红薯产量高,投资少,与小麦玉米相比,收益更高。在那个时期,对红薯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加工淀粉和粉条。整体加工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


别看红薯模样不好看,其实早就被称为“蔬菜皇后”,美国把红薯列为“航天食品”,日本称为“长寿食品”....红薯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香饽饽”,红薯有效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DHEA(去氢表雄酮)、可溶性膳食纤维(多糖)、β-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绿原酸、叶酸、亚油酸等。


小时候每年春天,我们家都要在自家院里挖出两个培育红薯秧子-我们那里叫山药芽子的炕洞来,先确定好了四个角的点,开始用铁锨挖掘大概有半米深的炕洞来,在四周用砖砌好,把原先储存在地窖里的蔓子红薯取出来。


储存红薯的的地窖要提前好几天打开,将里边的二氧化碳充分放出后,才能下到里边去,这要用一根蜡烛点好后放到筐里,用绳子顺到地下去,看蜡烛是否熄灭,如果熄灭了,就说明二氧化碳还没有充分的放出来,就要再等等,这样试过后,如果不灭了,就可以下去人了。


农村的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往往盲目的刚打开盖子就往下去,里边的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了,造成人的死亡,这种悲剧每年时有发生。还是农民的科学常识没有呀!


往往这个活是我干,因为个子矮,可以在洞中施展开,把洞中的红薯一个个捡起来装到筐子里,从洞里边再费力的挪出来,通知上边的二哥将一筐筐的红薯拽到地面,等洞里的红薯被捡完运到地面后,我还得用笤帚清理干净洞里的地面,将土运出洞来,待秋天的时候,再运下好的沙土来铺好地面,等待新的红薯入洞。


红薯被拽到地面后,还得晾晒一下,才能开始挨个码放到炕洞里去,等摆放好了后上面在埋上一层土,先浇水,用水舀子一舀子一舀子的泼,在长方形炕洞的较短的两边中间点位置上,用钢丝绳穿起来,固定好了,等一下把塑料膜盖上,四周在用泥抹平的砖上附上后,用砖押好,在用事先编好的草帘子盖上。家里干这些活时,自己就帮着父亲和二哥他们搬砖,和泥,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这些干好了后就等着红薯发芽了。每天上午太阳充足时要把草帘子掀开,透阳光,下午太阳落山前再盖上,我主要是负责下午盖帘子,因为上午我们去上学了,下午放学后刚好能做这些事。这样十天左右红薯芽就慢慢的长出来,这时候每隔一米左右的距离要把塑料薄膜揭开,用砖颠起来,以透气,这时候感到洞子里边的热气直往脸上扑,到晚上再把砖撤出来,在上边押好,盖上草帘子,过个十天左右等到和地面持平的时候就可以拔了,拔完后要见数,需要计算一捆多少棵,按照棵数来计算价钱,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显示数学能力的时候了,罗锅数累加就行,将一捆捆的秧子都要按照相同的棵树用草绳捆起来,有的村里人直接就在家里数好数量拿车带回去直接到地里去种了,不能在家里卖掉的要通过泼水将这些红薯秧子存放到家里比较阴凉的地方,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去卖掉。等拔完这一茬后,再通过舀水浇灌,再盖好塑料布,在等第二茬,一直可以拔到第三茬。之后就是将埋在炕洞里的红薯挖出来,看能不能吃,如果没有糠,说明还能吃,就再接着在锅里烀上吃。


地里种植红薯得先用犁耕出一行行的土埂来,先用牲口拉着犁走一遍,到地头再调转犁,紧挨着已经犁好的那边土,将这边土再犁出来,和原先的土组成个土埂,然后要用铁锹再去拍打土埂,将土埂拍打的结实一点,这样便于红薯扎根。在土埂上每隔30厘米左右的距离刨坑,然后浇水,将红薯秧子种植到里边,将土埋好,用手拍实,等红薯的秧子长的满地都是时,要适时的撩起来从一遍翻到另一边去,这样红薯秧子就不会扎根了,不影响地下红薯生长,还得用锄头锄地,将野草消除掉。等雨季的时候,挑选长的好的红薯秧子用剪刀剪下,剪成三十厘米左右的长度,种到地里,结出的果实就是用来春天打山药芽的红薯,个头比芽子山药要小,且细,我们管它叫蔓子山药。等秋天成熟时就可以刨了,先把叶子用镰刀割下来,放到地外边,等着用车将他们运回家里墙头上晾晒起来,预备给猪作饲料。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红薯秧子的处理就是晒干了粉碎作猪饲料用,也没有人吃,可到了现在红薯秧子也是人们的一个食材了,从地里选择那些1尺来长的秧子,用手指掐下来,够炒一盘菜的量就好了,回到家里用水先洗洗,然后锅里放油,开始炒,吃着没有任何添加剂,没有打过农药的天然食材,觉得特别的香!


刨红薯需要用叁齿铁耙,瞅准下耙的地方,使劲轮下去,用力往上一提,看能不能撬动,小时候自己力气比较小,拿不动大锄头,就用小锄头从旁边慢慢的松土,然后拉着藤蔓把红薯拔起来。如果不能撬动,再接着耙一下,直到将红薯从地里耙出来,有时因为瞅不准,耙子一下去,就刚好耙到红薯上,给红薯造成伤害,爬出来后还得与完整的红薯区分来,运到家里后先吃掉这些耙坏的。


在家里的院子里,将运回来的红薯堆成一堆,将蔓子红薯和秧子红薯要分开放,等晾晒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将蔓子红薯运到地窖里了。秧子红薯继续放在院子里晾晒,气温低时要用厚的面被苫盖起来,防止上冻,等气温太低了就将这些红薯装袋子运到屋里的空闲地方储存起来,够吃很长时间的,家里吃红薯的方式有将生的红薯切成片,晾晒成干,然后将成干的切片放入锅中的蒸屉上蒸熟,直接吃起来比较好吃,也省牙口!另外一种就是将烀熟的红薯,再切成片晾晒,等晾晒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成为家里人的一种零食,吃在嘴里特别的有咬劲,费牙口!这也是当时的农村里有红薯人家招待来客的一个很好的零食了!


记得村里的小学同学孙永臣的一个妹妹生下来母亲的奶水就不够吃的,多亏了红薯救命呀,等能吃辅食了后,就开始给她添加红薯吃,因为红薯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有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红薯   炕洞   土埂   切成   秧子   菲律宾   地窖   西班牙   帘子   锄头   山药   福建   主食   中国   地面   家里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