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那么,云南各少数民族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往下看......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1.汉族:吃粽子,赛龙舟

云南的粽子款式馅料多,除了常见的各类粽子之外,还有竹筒粽子、狗腿粽子等,在端午节,云南定是吃粽子的天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端午赛龙舟

2.红河傣族:端阳粽包节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云南红河元阳县乌河湾河坝的傣族欢度一年一度“粽包节”的日子。这一天十一点以后,参加粽包的元阳傣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未婚的小伙子们手拿粽包,欢欢喜喜朝老丙大龙潭大芒果树下的草场聚集。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粽包是用粽叶、竹叶或苞茅草叶把掺拌着花生、腊肉、紫米(有的还放一段半指长的木姜细枝条)、糯米,用这些叶子把米包裹成三角形或圆柱形、雀鸟形,然后用水煮熟食用,粽包味美清香、爽口,非常好吃。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相传,有一对红河元阳傣族男女青年,从小青梅竹马,在一起长大,他们深深地相爱着。但双方的父母却都不同意这门婚事,硬要把他们拆散。这对相爱的人忧郁成疾,双双死在老丙大龙潭。为了纪念这对追求幸福的男女青年,每年的五月初五,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举行粽包节。让青年们选择自己理想的情人,结成幸福的恩爱夫妻。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3.彝族“都阳节”

端午节是彝族的都阳节,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驱邪。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把“端 ”念成了“都”,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培培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4.藏族:赛马会

农历五月初五,是藏族一年一度的端阳赛马会,是藏民们在初夏里的一次盛大集会。这天,人们相约来到海拔3288米的香格里拉五凤山草场上,人们会在山脚坝边支起帐篷,准备好丰盛食物野炊、宴客,和亲朋好友相聚。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6月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之一。从5月底开始,雨水逐渐多了起来,整个草地上的绿色更加清透,野花也会开得很漂亮。高山杜鹃也是一年里开得最盛的时候。还经常看见天空中巨大的彩虹,这时的江水也比4、5月的更汹涌壮观。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5.苗族:花山节

花山节是昭通市苗族传统节日,但因方言(支系)不同,节日活动的时间也不同。白苗族的花山节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花苗的花山节为每年农历五月 初五,即端午节。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节日到来之前,花山主办人就要在举行花山盛会的地方高高地竖起一根木杆,称为花杆。在离杆顶一米左右的地方,挂有红、黄、蓝、白色彩带,以及象征喜庆和将要奖给爬花杆优胜者的芦笙、糖果等。花山节不论是哪个民族,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主办人准备一些酒,招待前来采花山的客人。花山场上,举行武术、斗牛、赛马、射弩和打毽子等比赛活动。获胜者由主办人挂红戴花,给予物质奖励。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寻爱寄情,互订终身。过去,花山节往往由无嗣求子者筹办。现在,各地政府为发扬民族文化。每年都拨专款资助,各地花山场日益兴旺。 近年来,大关境内的苗族“花山节”,很少有筑城仪式,大多以文艺表演,足球、篮球、射弩、骑马、绩麻等项目为主;有的已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如对歌比赛,苗族服装展示等。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6.普米族:情人节

云南西部怒江州兰坪县普米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颇具云南特色的“东方情人节”。情人节这一天,丽江、大理和怒江的各族群众聚会在兰坪县罗古箐的高原草场上。草场边有两棵紧贴在一起枝串枝、根连根、高近30米的云杉树,被普米人亲昵地称为“情人树”。因此,这片高原草场也称为“情人坝”。普米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白族的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的盛装,一群群络绎不绝涌入“情人坝”。草地上密林间人们嬉笑打闹,拿出自带的酒肉食品席地野餐,阵阵笑语和着山风在草场上此起彼伏。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当地人说每年的“情人节”都要下雨,这是情人相思的眼泪,也如情人相思的情话,相思一年在这天向情人倾诉。其实,罗古箐地处高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因山高林密,气候多变,特别在“情人节”这段时间时晴时雨。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普米族的情人节上,姑娘们会轻摇臀部撞向意中人,如果你有胆子,没结婚,就抓住那姑娘的手,轻轻挠她手心,难说缘分就这么促成了!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7.彝族杨梅会

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区一带和峨山彝族自治县高鲁山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很久以前,有个道人路过高鲁山一带,在山路旁种下一片瓜,并在瓜地边撒下一把细米。后来,瓜藤变成了山脉,瓜果变成了村寨,细米则变成了杨梅。这里的人们便守着瓜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到农历五月初五杨梅熟透的时节,人们便聚会到山上,一边采摘杨梅,一边尽情欢乐,以表对那位道人的纪念。这一天,人们除采摘杨梅,小伙子和姑娘们还聚集到一起,进行对歌和跳芦笙舞等娱乐活动。一些小伙子和姑娘通过对歌交往,往往结下百年之好。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8.普米族转山会

普米族传统节日。亦称“绕岩洞”。流行于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人居住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当地普米族群众视狮子山为女神,且为最高保护神,认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人间以幸福与平安。是日,人们身着盛装,携带食品,聚集在泸沽河畔的狮子山下,唱歌跳舞,骑马射击。无论相识与否,人们都互相祝愿。青年男女趁此机会谈情说爱,结识情侣。妇女们祈祷山神,希望多子多孙。老人们还去山洞中燃烧树枝,熏走鬼邪。所有前来赶会的人都要去瀑布洗澡,祈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端午节,云南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普米族   云南   端午节   傣族   彝族   红河   龙潭   苗族   汉族   端阳   草场   情人节   粽子   习俗   农历   节日   民族   男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