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作者注:以下傣泐、傣泐人特指西双版纳傣族,也称泐人;傣历特指西双版纳傣族的历法,傣泐语为“祖腊萨哈”,俗称小历。

泼水节或浴佛节名声在外,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新年的代名词,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感知中的傣历新年成了泼水、浴佛的节日,但泼水、浴佛只是傣历新年庆典中的一项活动或仪式,不能与整个新年节划等号,傣泐人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是持续数天、举行数项仪式或活动、拥有完整程序、蕴藏民族文化的新年庆典。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傣历推算历书

傣泐人把自己的新年称为“楞贺桑酣比迈傣”,“楞”为月,“贺”为六,“楞贺”即六月份;“桑酣”有转移、过渡、更替等意思,傣历年是太阳年,太阳沿黄道十二宫运行一周即为一年,“桑酣”表示的是太阳已经进入命宫(又称上升宫位,黄道十二宫的第一宫);“比”为年,“迈”为新,“比迈傣”即傣历新年;综上,“楞贺桑酣比迈傣”即“傣历六月新年”,在字面上,泼水、浴佛等词语并未出现在其中。

为什么是“六月新年”

傣历有颛顼历的遗风,颛顼历的置闰法为19年7闰,把闰月定在九月后,其正月相当于农历的10月;傣历的置闰法也是19年7闰,也把闰月定在九月之后,称之为“比双告”,即“两个九月之年”,傣泐人把傣历一月称为“楞京”,其实就是“正月”,只是语序不同而已,时间相当于农历的10月份左右。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不过,西双版纳地区的气候毕竟与关中、中原等地区不同,傣历正月相当于公历11月份,出夏节(开门节)已经过去,西双版纳地区也已经进入旱季,期间没有季节更替,没有特别的佛事仪典和稻作生产活动安排,也就没有节庆活动,平平淡淡就过去了。

傣族是稻作民族,傣泐先民有“楞叁万嘎,楞哈泰纳”的俗语流传下来,也即“傣历三月育秧苗,五月耕田”,这之后就要等雨季到来,开始插秧了,傣历六月正是旱季结束、雨季到来之时,而雨季的早晚、雨水的多寡都会影响到稻作生产,对雨水的祈求是一年中的大事,这就是傣泐先民为什么把新年庆典定在傣历六月的原因之一,六月也成了傣历的岁首。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稻作

另一方面,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地区,成为傣泐人的信仰,拜佛、施赕、浴佛等仪式恰好在傣历六月至七月这一期间举行,这些仪式结束后就得投入稻作生产,这是傣泐先民把新年庆典定在傣历六月的另一个原因。

原生和外来的糅合

傣历新年其实是由傣泐原生仪式和外来的南传佛教仪式相糅合的节日庆典,去旧仪式、划龙舟、祈雨仪式、放高升、拜家神、赶摆活动属于傣泐原生的仪典,它们源自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是傣泐人固有的仪式或活动;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外部传入西双版纳的,拜佛、施赕、滴水、浴佛、堆沙塔、诵经等仪式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它们是外来的节日元素。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值得一提的是泼水活动,因为浴佛仪式在所有信仰佛教的地区都存在,却只有信仰南传佛教的我国傣地区和中南半岛佛教国家才有民间泼水活动,它或许并非源自佛教,而是有其他来源。

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后,傣泐人逐渐信仰了这个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以祖先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原始宗教,原生和外来的节日元素经过傣泐人一系列的“构造”、“加工”、“复合”,傣历新年就诞生了,成为傣泐人隆重浩大的节日庆典。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赛龙舟

傣历新年不是泼水、浴佛所能涵盖的,相反是傣历新年包含了它们,泼水、浴佛和其他的仪式或活动必须在傣历新年的仪程之内举行,也只有傣历新年的庆典程序之内举行,泼水狂欢才有仪式感。

节前去旧仪式

傣历新年系列庆典的第一天近似于春节的“除夕”,傣泐语称之为“么/皖比掰”,“么”或“皖”意思是天、日,“比”为年,“掰”为去、走、离开,“么/皖比掰”即“旧年离开之日”,简称去旧日。春节的除夕有相关的活动或仪式,傣历新年的“除夕”也有仪式,它就是“送祸”,“送”即送走,“祸”即灾祸、邪祟、不顺,“送祸”可译为“送走灾祸、邪祟、不顺之事”,是傣历新年节前去旧日的重要仪式。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去旧仪式的竹篾及物品

去旧日的上午,村寨里的长者都要聚在一起,制作去旧仪式所需的竹篾、小束薪、小草把、家禽与家畜泥塑,小束薪和小草把代表过去一年使用的燃料和其他物品,家禽与家畜泥塑代表了过去一年食用的肉品,制作好后放到竹篾上,等待着傍晚举行去旧仪式。

每家每户都要准备小石块,傣泐语称“布些布塞”,用来驱散旧年,洗净后的石块放入容器里,加入清水和烤糊的酸角(类似于豌豆的植物果子),傣泐语称为“南孙呗”,它是傣泐人各种仪式中常出现的神圣之水。

此外还要准备黄、黑、白三种颜色的糯米饭团,家里的成员都要用这些糯米饭团沾点头部、肩部,并念念有辞,所念的辞大同小异,大致意思是:“今天是去旧的日子,愿各种灾祸和不顺同火苗燃尽、与河水流走、同太阳落去、与鸟兽归林”。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唱祭辞

每户人家都要有一个人去参加去旧仪式,傍晚时把神圣之水、三色糯米饭团带到举行去旧仪式的场地,神圣之水放在竹篾旁,三色糯米饭团放入竹篾里,手持黄腊条坐在竹篾边等待祭司的到来;祭司带着一桶神圣之水和祭辞册来到仪式场地,去旧仪式正式开始,从内容来看,祭辞其实是长篇诗歌,来源于傣泐人原生的原始宗教,大致内容是:

“今天是去旧日,我们不忘自己的传统,不丢弃自己的文化;

全寨不论老少、不分男女,向诸位祖先神祷告,过去一年有富足与安乐,过去一年也有灾祸和不顺之事;

今天,在此祈求祖先神灵,帮助我们驱散过去一年的灾祸与不顺,让它们随着万条河水流走,让它们随着万粒沙子漂去,让滚滚波涛把它们冲刷干净,不带到新的一年;

祈求祖先神灵赐福于千子万孙,灾祸不靠近,病痛远离去,带着它们随太阳落去,带着它们进到火苗燃尽,带着它们归入郊野与山林;

祈愿新的一年家园安乐、众人健康,让我们富足美满……”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祭辞到了尾声,祭司会把神圣之水洒向众人,众人同时点燃黄腊条,并扔进竹篾中,随后转换方向背对竹篾,祭司再次把神圣之水洒向众人,直到竹篾被抬走,意味着灾祸、邪祟、病痛都离去。事毕,人们就带着各自的神圣之水返回自己家中,到家后把水洒在楼上的每一个角落,把小石块抛向楼下的每一个角落,这一过程中以前会鸣枪放炮,后来以鞭炮代替,意味着把旧年都驱散了。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仪式完毕,抬走竹篾

去旧仪式是傣历新年庆典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是原生仪式,而非由外传来,是研究佛教传入之前傣泐人社会活动和文化样貌的“活化石”,但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少傣泐村寨已不再举行去旧仪式,或被简化而不复原形,在文化变迁中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去旧仪式及其他非南传佛教元素的存在,说明了傣历新年庆典是原生仪式、活动和外来佛教仪式的糅合,是延续数日、举行数项仪式或活动、拥有完整程序的节日庆典,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傣泐人的文化窗口,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参考资料: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泼水节”前的“除夕”怎么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西双版纳   傣族   邪祟   竹篾   佛教   泼水节   上座   饭团   祭司   灾祸   除夕   祖先   庆典   神圣   仪式   泼水   新年   旅游   历新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