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训民正音

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一直与中国一衣带水,半岛上的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为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我大中华的历史密不可分。

汉字在历史上一直是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就算是朝鲜世宗大王发明了韩文(俗称“谚文”),汉文一直是朝鲜的官方文字直到朝鲜光复。然而朝鲜光复后为了彰显本民族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性和自尊心,朝鲜开始了去汉字化运动。(注释: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国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创造朝鲜拼音文。值得注意的是韩文是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至今韩国人的身份证上的名字还用汉字表意。)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1945年以后,韩国氏谚文和汉字共同使用的,上世纪70年代的朝鲜日报还是掺和使用的,学校里也是教习汉字的。但是70年代以后韩国禁止学校教习汉字,到80年代,汉字在韩国的出版物上基本消失,朝鲜和韩国的情况基本一样。但是韩语中的同音汉字比日语多得多,这导致韩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比如,长、葬、场都读一个音,所以会长、会葬、会场都是同音词,“会长来会场会葬(送殡)”念起来会让人啼笑皆非,所以从文脉来判断很难。平常说话交流还没那么严重,可一旦书写时对于正确传达语意有很大的影响。韩语中,神社和绅士读音相同,在被问到“靖国神社”时,韩国年轻女性竟回答“应该是某个伟人吧”,把靖国神社理解成某个伟大的绅士。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高峰典型—“光化门”:

光化门(韩文:광화문;英文:Gwanghwamun),为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的统一王朝李氏朝鲜(1392~1910年)景福宫的正门,为三拱券砖石结构城门,喻“光照四方,教化四方”的之意,三毁四建,城门多次变更迁建,最后一次复建于2010年,位于城门旧址附近。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汉字“光化门”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谚文“光化门”

光化门是韩国国门的象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95年韩国光复50周年之际,当局金泳三政府以恢复本国传统文化,“清除日本统治时期象征”为由拆除总督府建筑,原址开始大规模复建景福宫及其附属建筑,并由朴正熙手书光化门谚文匾额,至此“光化门”有汉字变成了“谚文”韩文。

然而,挂上之后,不知外国人看着别扭,连自己本国人都觉得甚是别扭,加之日本媒体的冷嘲热讽。韩国政府在2006年通过数字技术重新恢复了数百年前的汉字“光化门”匾额字体。2010年8月,韩国再次复建的光化门,由原先所谓“去中国化”的谚文匾额又恢复为传统的汉文牌匾。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汉字魅力

韩国“去汉字化运动”显示出这个民族的狭隘和肤浅

谚文光化门,看着别扭

PS:分明是本国的文化,但是还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这样的民族真实让人难以捉摸,他们所谓的自尊心,难道因为更换了字体就增强了吗?错,这更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狭隘和目光短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汉字   韩国   朝鲜半岛   靖国神社   正音   民族   教习   朝鲜   匾额   汉文   城门   狭隘   自尊心   肤浅   韩语   别扭   年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