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乡村趣事—捉迷藏

疫情期间许多人都不得不呆在家里,即使是暑假两个月,也连续两年没有外出旅游,小孩子憋得受不了,就自发的每天晚上在小区里捉迷藏。

童年乡村趣事—捉迷藏

一群半大小子,大呼小叫,或躲在车后,或藏于树旁,甚至悄悄打开车库门,进入,反锁上门,隐藏得消无声息。看到他们,不禁莞尔,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黄河附近的一个小乡村长大,我们小时候,晚上最大的乐趣就是捉迷藏了。太阳还没有落山,小伙伴们就开始呼朋唤友,大声召集了。

童年乡村趣事—捉迷藏

村子中央有一颗大槐树,郁郁苍苍,至少也有五十年以上的树龄了,树下就是伙伴们的聚集地,每晚的开心就从这里开始。

落霞西照,三三两两的孩童来到大槐树下,年龄最大者大约十二三岁,小者六七岁,太小了没法带他玩,太大了也不屑于和我们玩。即使这样,每晚聚集三四十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事先划定好躲藏区域,毕竟一个村庄方圆四五平方公里,要是躲藏到别的村子里去了,那可就找不到了,毕竟附近的村庄也都有自己的亲朋,有的是姑姑的婆家,有的是姥姥家的所在。

童年乡村趣事—捉迷藏

最适应也最让大家喜欢躲藏的地方一是村子东南角的祠堂,祖坟所在地,一是村子西北处的打麦场。祠堂门窗紧闭但坟地里到处是苍松翠柏,还有石碑,石马石羊石人,确实是一个藏身的好去处,最主要的是阴森,胆小的伙伴不敢仔细搜索,即使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进来找人,一不小心惹毛了树上的猫头鹰,它会发出难听的叫声恐吓你。

打麦场有过乡村经验的自然知道,一个个高高的麦秸垛是藏身的好去处,软软的,甚至挖个洞搬进去再在洞门遮盖一下,极具隐蔽自己的便利。而且冬天洞里还很暖和,睡一会儿也不怕冷。

童年乡村趣事—捉迷藏

捉迷藏开始了,一帮人捉,一帮人藏,石头剪刀布分出先后,伸手掌正反分成等分的两队,偶尔多出来的一个就让他自愿选择一队参加,捉的队约好时间二分钟或者三分钟后开始,藏的人两个一组,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一哄而散,分别找自己心怡的藏处。

夜色深沉,静静的乡村夜晚只有虫鸣和小伙伴的呼吸声,三两个伙伴爬上坟地里的柏树上,或者两个人一伙躲在高大的石碑后面,竖起耳朵,聆听远处的脚步声。

童年乡村趣事—捉迷藏

恬静的打麦场上,找寻一垛高大的麦秸垛爬上去,躺平在顶,数星星或者望月亮;或者在相对隐蔽的麦秸垛上挖一个洞,躲进入两个小伙伴,用麦秸干隐蔽好洞口,说着悄悄话,等待人来捉。

捉的一方自然是“装备精良”,也是分工明确,三两一伙,一手拿家里珍藏的手电筒,另一只手拿根顺手路边捡来的木棍,一来可以用来试探路边的草丛,二来这也是“武器”,一旦发现“敌人”,举起木棍,“赶快投降,缴枪不杀!”

童年乡村趣事—捉迷藏

乡村的夜晚,最好的是有小小的月牙儿和星星,有些微光有利于躲藏,十五的夜晚倒不受欢迎,太亮了不容易藏身。

迎面而来的一股风声打破了我的回想,一个小孩子从我旁边的汽车后面跑了出去,后面另一个大喊:“别跑,我看到你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打麦场   乡村   麦秸   坟地   祠堂   槐树   木棍   石碑   村子   趣事   村庄   有的是   高大   路边   童年   夜晚   两个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