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苏丹是非洲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超级大国美国似乎有意于苏丹的石油资源,苏丹有着怎样的异国风情?美国是否能够成功拿到苏丹的石油开采权?我国在苏丹的石油开采业中,又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呢?

新来的朋友们可以点点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文章和视频,又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一、 非洲明珠,苏丹为何动乱频发?

苏丹,非洲的明珠,撒哈拉以东的净土,这是一个面积广大幅员辽阔的国家。苏丹全国一共有十八个州,面积位居非洲世界的第三位,达到188.6万平方公里。苏丹地理位置特殊,雄踞非洲东北部,与红海相邻,在撒哈拉沙漠东部,两者融合形成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这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苏丹曾经是属于努比亚人的土地,他们在此世代居住,繁衍生息;也曾经属于尼罗河文明中最著名的古埃及,甚至曾经是埃及的统治者。后来阿拉伯人大量迁入这片土地,至今,苏丹的主要民族还是原住民努比亚人和后来者阿拉伯人。苏丹像很多非洲国家一样,被英国和埃及统治,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自然资源方面,苏丹得天独厚,拥有无数贵金属矿藏。2013年的调查记录中显示,苏丹的土地上约有五亿吨左右的石油资源,林木和水源在这里也极其丰富。苏丹南部有着丰厚的石油资源,光是石油收入就几乎能够支撑苏丹政府年收入近一半,石油是苏丹宝贵的黑金命脉。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建立了共和国,并不代表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即将从此归于平静。由南向北静静流淌的尼罗河水,并没有把苏丹真正连成一个整体。苏丹也是一个动乱频频,战火不休的国家。苏丹南北气候差异极为明显,南方和北方的对立也一如苏丹的气候。

南部的苏丹人多是基督教徒,或者信仰非洲的传统宗教;而北方居民大部分都是伊斯兰教徒。然而苏丹中央政府一度解散南方自治政府,宣布全境实施伊斯兰法,宗教信仰的隔阂让苏丹的南方大为不满。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苏丹内战爆发,无数人死于这场战争中。战火持续了数年,也对美国在苏丹的石油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而且苏丹政变频发,上世纪的几代领袖都是通过军事政变登上领导人位置的。如果想要继续苏丹的全国和解政策,苏丹就得先解决人民全国大会党的多次政变。然而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南苏丹共和国还是独立了,苏丹内部依旧动乱不休,军方甚至解除了总统职务,以军事过渡委员会的方式把控着全国政权。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二、 得天独厚,美国在苏丹资源竞争中做了什么?

美国在苏丹双方休战和谈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前总统布什甚至提出了让苏丹双方,前往美国华盛顿签和平协议的主意。苏丹是战是和,原本是苏丹本国的内政,身在北美洲的美国又为何如此热衷于苏丹的和平问题呢?

美国是一个石油需求量极大的国家,每天都要消耗近两千多万桶石油,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最起码在苏丹双方和谈期间,美国的石油大部分依赖于进口。美国曾经深受中东石油危机的冲击,可又无法摆脱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依赖,苏丹或许会成为中东石油的良好替代品之一。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进入苏丹进行石油勘探。在苏丹南部盆地发掘了石油上的第一桶“黑金”之后,美国人一鼓作气,在苏丹的土地上发现了两个油田。这两个油田规模大、产量高,在雪佛龙公司终止勘探时,尚有2.73亿桶的雄厚储油量。

后来由于苏丹内战爆发,大部分石油资源都处于战争期间无法进入的危险区域,再加上海湾战争的影响下,美国开始全面制裁苏丹。因此,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也不得不撤出了苏丹,放弃这块已经到口中的肥肉。虽然美国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对苏丹石油的巨大期望,然而苏丹政府后来的石油租赁合同中,中国石油总公司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持有权。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美国对苏丹的全面制裁当然也不只冲击了雪佛龙公司一家。美国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向政府请愿,要求获得特许令前往苏丹开采油田,马拉松石油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也许美国政府正是意识到了,想要苏丹的石油资源,就必须使得苏丹政局稳定,这样美国才能在苏丹的石油资源领域分一杯羹。

三、 心之所向,我国如何与苏丹进行石油合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与苏丹正式开始了石油合作项目。二十多年来风风雨雨,在苏丹逐步发展完善的石油工程,见证了中国石油企业在苏丹取得的辉煌成就。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最开始中国石油工人面对的自然环境是恶劣的,苏丹只有水上交通算是值得称道,可是剩下的却只有几乎没怎么开发的尘土路,和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在这里,疾病横行,战争不断,然而中国人并没有就此选择放弃,而是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结合苏丹当地的实际需求,切合实际地开展联合公司的开采工程。

开工仅十一个月后,苏丹的第一船原油装船出口。意味着在中国的帮助下,苏丹石油贸易从此站了起来,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变进口为出口,真正高效利用了石油这种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珍贵资源。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美国的石油项目受到苏丹内战的冲击而停产。而在苏丹与南苏丹关系极度恶化的武装冲突时期,位于南苏丹的中国石油员工在战火的冲击后,仍以“铁人精神”坚持复产。甚至在武装冲突最激烈的时期,仍留下一小部分关键岗位的人员,舍生忘死为建设。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虽然孤悬海外,却仍旧以一己之力坚持抗疫生产两手抓。在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保持住了主要油田和管道,乃至于石油冶炼业务的稳定运行。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中国人对苏丹的石油合作项目,态度是诚恳又细心的。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甚至还针对苏丹的情况,因地制宜出版了一本《中国石油海外出行读本:赴苏丹》。书里面详细介绍了苏丹与中国合作的石油项目,并且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阐述了在苏丹应当注意的社交文化、特殊背景下的宗教文化,以及在苏丹从事石油工作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禁忌。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全书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彰显了苏丹的异国风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石油工人对苏丹人民一视同仁的尊重,字里行间皆是两个国家由石油联系起来的诚挚友谊。

美国在苏丹开采石油时,采取得仿佛是制裁、对抗的态度,把苏丹当成单纯的原料供给地。而中国石油工业对苏丹则采取了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态度。中国把苏丹视为合作伙伴,在进取中帮助苏丹石油工业不断发展,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今日的苏丹石油工业,可能更需要像中国这样能够通力合作、平等相待的合作伙伴,这也许正是中国石油工业能在异国的土壤中扎根的根本原因。

美国丢失到嘴的“肥肉”,20多年前苏丹选择了中国,现在如何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美国   尼罗河   中国   努比亚   非洲   共和国   动乱   内战   肥肉   战火   油田   石油资源   石油工业   石油   国家   旅游   公司   苏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