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故事(15)

15、初尝人间的艰辛

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因为有父母在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到青年时期我的命运急转直下,不像很多孩子那么幸福,因为我的父母年龄大了。

我的大哥在我记事前就结婚出去过了,我的大嫂是独生女,所以我的大哥就责无旁贷的负责他的岳父岳母的生活。我的二哥很早就去世了,二嫂改嫁,留下了一男一女,已经随着二嫂嫁人了。

我的三哥是我的父母的一块心病,因为他小的时候得病差点就没有死掉,即使活了下来,身体也不太好,比较弱,当他27岁那年,他要父母给他找媳妇,后来家里托媒人找了我的三嫂23岁,但七十年代我们家很穷,我的父亲已经到了晚年,劳动能力下降,农村又很少有致富的门路,我的大姐和三姐都已经结婚了,家里主要靠我的二姐和我老姐来维持生活。

三哥的婚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农村有要彩礼的习惯,三嫂家要了700多元的彩礼,再加上结婚买的自行车、缝纫机等等,我们家拉了1500多元(相当于现在22.5万元)的外债,这对于我的父母来说真是一筹莫展,这在七十年代的初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我的三哥后来出去自己过了,外债一分钱也不负责还。

于是我们全家人在冬天就靠编炕席(东北农村睡觉在火炕上,上面铺的东西)来还欠债,一领炕席才卖5元钱,一天两个人能编一领,也是非常辛苦的。我虽然才十几岁,但也干力所能及的活,我一般给高粱秸退皮,一天要退20捆,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痛,但第二天仍然坚持干活。一领炕席需要很多道工序,全家人齐上阵,我褪皮,爸爸用到将掐头去尾,然后搜子(有三瓣的,五瓣的,根据高粱杆的粗细使用)把高粱杆破成相对均匀的瓣,然后用石头辊子反复的压,用水浸上,第二天用刀放在一块订有大钉子的木板上,带着手套,把瓤子刮下来,最后的皮用来编炕席,到县城市场去卖。

非常不容易,也不知道那些苦日子是怎么过来的,现在想起来也是历历在目,心里非常辛酸。

所以我小的时候很多农活都会干,比如:割麦子、捆麦子、割玉米、扒玉米、铲地间苗等等,使自己变得能适应任何困难,培养了自己坚强的毅力。


我自己的故事(15)


我自己的故事(15)


我自己的故事(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炕席   瓤子   辊子   掐头去尾   火炕   彩礼   外债   高粱   麦子   全家人   玉米   大哥   家里   父母   农村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