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时下,随着近年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持续增长,许多人都纷纷加入到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行列中来,然而,由于收藏者对于目前的艺术品现状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加之本人各项收藏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许多人为此步入收藏的误区,盲目收藏者有之,急功近利者有之,于是乎东淘一把、西抓一把,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鱼目混杂,什么都收藏;其中上当受骗者更是大有人在。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根据笔者的观察,现在收藏者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 错误估计形势

当前,国内舆论对于这两年的艺术品拍卖可谓热情有余,冷静不足,许多人坐井观天,在对世界收藏历史和现状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孤立地来看待中国艺术品成交增长的情况,对于国外的情况,也仅限于生搬硬套国外的一些数据,如认为国民收入达到800美元就标志艺术品收藏开始启动,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一种客观评价,缺乏对中国收藏历史的透彻解剖,缺乏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缺乏对中国居民收入层次的分析,缺乏对与国外艺术品显然不同的中国艺术品交易规律的深入分析,肆意炒作,于是大量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跟风,造出了一派形势大好的新景象。然而事实情况是,从相关数据来看,与中国其它投资渠道相比,虽然全国艺术品拍卖全年成交额不及中国股市普通一天的成交量。从发达国家收藏历史来看,中国艺术品目前的收藏现状还处在初级阶段。 由于对形势的错误估计,结果各种问题丛生。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的作用倒置,不管好坏、不分精粗的东西都往拍卖市场上涌;一些拍卖公司为了达到尽快与国外市场接轨,制造规模效应,盲目抬高作品的价格;一些艺术家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身价,办展览、出书、上媒体等等方式大肆包装炒作自己;一些投资者对于时下为人们看好的艺术家,不惜重金进行包装,拉台价格,甚至炒作一些艺术水准并不高的人,哄骗藏家,等等。这个戴着面具的繁荣的市场可谓为藏家布下了一个个陷阱,一颗颗地雷。藏家身置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中,也步入了种种误区。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二、 缺乏主见,盲目跟风

许多藏家由于对市场不甚了解,贮备不足,缺乏自己的判断,轻信专家和朋友,结果总是跟着市场后面跑。

表现之一:轻信市场。一些藏家抱着能赚钱、能升值就行的看法进入市场,凡是市场上目前升值较快的是什么,就买什么,欠缺对市场作出自己的分析,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结果是自己的脚步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快,钱难于赚到,所收藏东西还难于成系列,难以积累到收藏经验。例如,在目前的书画市场上,表现出严重的“官本位”现象,对一些在职的协会和相关艺术管理机构领导作品盲目推崇,趋之若骛,市场价格很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领导的作品艺术水准个个都高,一旦他们从岗位上推下来,其作品的市场定位,将会又市场来检验,其中的许多人的作品价格升降将难于预料,一些原来在职时作品很高,退下来后作品狂跌,从过去来看,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又如所谓“名人字画”,目前一些过去和现在在政界、学术界等领域的知名人士的作品普遍受到追捧,然而其中许多人的作品艺术性并不高,而藏家也往往轻信市场的盲目性,不管作品质量如何,抢下来再说。随着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对名人的重新定位、筛选,其保存的价值和升值的可能性着实难于预料。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表现之二:完全听信于专家和朋友。一些刚涉入艺术品市场不久的藏家,往往听信与专家和朋友,没有自己的收藏构想和规划,把自己收藏品的生杀大权交给所谓专家和朋友。对于艺术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专家也不例外,所谓专家的判断并不都是对的,一些权威性专家判断错误的情况并不鲜见。目前的鉴定业中确实有经验和学识兼具的专家,但这种专家往往局限在某些具体的领域或某个具体的时间段上,并不具有泛化和通吃的能力。一旦有人拿这些专家并不擅长的领域的物件来考专家,专家碍于面子进行鉴定就很容易走眼。文物鉴定需要实际经验,知名度高、学问高并不代表鉴定能力就高。在当前国内鉴定行业尚不规范、职责不清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鉴定错误,受损失的还是自己。更何况某些人还打着专家的旗号,发不义之财。北京一位艺术品投资者表示,由于有人乘机打着文物鉴定的幌子,大发不义之财,他们中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比如客户请他们鉴定,他们故意低估鉴定物,转手又将客户的鉴定物骗到手。要不就将真品说成是假的,将赝品说成是真的。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家,只是略懂些皮毛,有的只是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便也开始自称'鉴定家。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表现之三:讲究出身。许多收藏者对于书画尤其是现当代书画作品,有着让人忧虑的对于作者讲究出身的情结。他们一些人持有这种看法,认为是某某著名院校、某某艺术研究机构或某某名家弟子出身的人的作品,肯定专业性强,艺术水平,因此不加区分的盲目购买,而对于没有这种背景的人,便认为档次要低,对此冷落。出身那些“名门望族”,当然是艺术家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出身这里的人,都比其他人要强,更不用说一些人培训了几天或是和某名家见了一面,便 “挂洋头卖狗肉”呢?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三、 把艺术品当作是快速致富的一种捷径

许多艺术品投资者在看到市场火热后,纷纷抱着从中捞一把,时时有着“捡漏”的思想进入市场,结果损失惨重。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表现之一:抢购之弊。现在拍卖会上,许多人抱着一种抢购心态,认为过了这一村、难找这一店。一些资金较充裕的投资者专挑目前在市场上窜红的名家名作、价格昂贵的买,甚至不惜贷款购买,不管其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符,认为抢到了就能赚钱,于是相关中介机构为了从中渔取更大的利,便推出此类艺术品,价格定得很高,相关的赝品也大行其道,结果到手后,接盘者寥寥,一些人的资金也大量滞纳,还难免收到一些伪作仿品。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表现之二:臆想一夜暴富。一些投资者为了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希望自己花几十上百元买下来的东西,能一转手就成了数十上百万元的宝贝,于是走街窜巷,轻信一些人对艺术品编造出的离奇故事和经历,收购后一经鉴定为仿品,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盘中餐。更有甚者干其赝品的勾当,和相关人士一条龙地造假,最后不仅搅乱了市场,还使自己不如犯罪的深渊。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表现之三: 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力。 对于一些涉入时间稍长的收藏者来说,常常有过于相信自己的鉴赏能力的情形。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认为,这种事更容易发生在从事艺术品收藏10年左右的人群。在对于某一种艺术品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于其他类也有一些经验的情况,便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经验,见多识广,结果往往出错。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主任、古陶瓷专家贾文忠认为,大凡收藏的人都有上当的经历,人们又给上当的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交学费”。在我知道的人中最多的交了300多万,交40、50万的更多,至于几万、几千的就像家常便饭,差不多占收藏者的半数以上。收藏交高额学费的人,大多是有钱人,他们有钱却收藏知识不足而又过于自信,虽说交了学费,在别人面前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声 “又交学费了”,就跟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所以骗他们的人就说他们有钱就应当交学费。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以上几方面只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误区,其它种种,不一而足。市场永远都是一把“双仞剑”,在市场红火的时候,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藏家来说,避免误区,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进入艺术品行业的目的,应确定一个的主攻方向,切不可贪大求全,要广泛结识各类人尤其是同行,在谨慎的前提下,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艺术品收藏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艺术品   收藏   收藏者   赝品   中国   出身   误区   投资者   盲目   鉴定   艺术   专家   作品   价格   旅游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