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有朵孤独的云(长篇小说)

第三章 野外的聚会

时令进入了深秋后,天气就变得舒适宜人了,秋天的色彩也让人高兴。罗小琪和玉玲姐等村里的伙伴们每天去上学,常常会遇到一位从台湾归来定居的老头“罗公”在公路上散步。他们便欢快地向老头打招呼,而那老头则笑着点头向他们这些学生示好。一天,在路过园艺场的柑桔园时,他们发现那里的柑桔成熟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那些柑桔一天比一天黄,挂在果树上像一个个金果。不久园艺场来了许多帮手,大家忙碌着将黄澄澄的柑桔摘下来,放在竹篓里,下午放学后,玉玲也带着自己班上的一些同学前来帮忙。园外的道路两旁到处堆放着盛满了柑桔的竹篓。不几天,偌大的柑桔园里的柑桔就摘完了。园艺场主将这一篓篓柑桔运到不远的火车站里,在那里再用火车将这些优质的柑桔运到全国各地。

园艺场里的柑桔摘完后,罗小琪等一伙人上学时变得更自在而无拘无束了。他喜欢上学时一边走一边欣赏那片几乎望不到头的葱郁的桔园,喜欢早晨时那片浮起在桔园上低低的烟霭。回家时,路过那片桔园也让他心情愉快。出了桔园,再眺望远处,秋天诗意的色彩也使我们的小主人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可爱。

他几乎每天三、四点钟回家,因为他每天带着饭盒去学校。他盛饭的保温盒很耐用,很保温,当然他更希望自己能在学校里寄宿。学校里如今已有一半多的寄宿生。他们大多是些离家较远的、尤其是乡下的同学。每天的早上或下午和晚上,学校的有关任课老师都要对这些寄宿生进行辅导,因而他们比那些在家里住宿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系统地学习。不过,吸引小琪到学校里来寄宿的则是学校里那种独立自在的生活。如果他要是在学校里寄宿的话,那么他就会在放学后,约上一两个知心朋友,也可以是独自一人到校园某个角落里不声不响地读课外书。在一年级时,他就是个寄宿生,那时他常常和好友林敏在放学后跑到校外的桔园里去玩。那里空气清新,里面又很安静,是一个读书谈天的好去处。

一天晚上,他试着与爷爷商量这件事,爷爷同意了他的请求。这让他很高兴。于是,国庆节后,他去与自己的班主任何老师说了,何老师当然很高兴他能来学校寄宿,并答应给他安排床铺。

正当小琪高兴地准备将铺盖行李搬到学校里去时,爷爷由于修谱过度劳累而突然发病倒下了,而且病在一天天地加重。这样一来,他又不得不留下来照看爷爷。在那些天里,他每天放学回家后,要照料躺在床上的爷爷。他真希望老人家的病能很快地一天一天好起来。

一天下午,得知爷爷的身体已经好转,能开始自己照料自己时,他便想出去与村里的伙伴们去山野里轻松一下。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他的伙伴出去玩耍过了,而他又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他尤其喜欢秋天,秋天的诗意,秋天的沉静令他身上的感觉器官更加灵敏。在山野,地上一条爬着的毛毛虫,草丛中飞着的一只昆虫,树上的一只叫着的鸟儿,一片红叶,一片白云,一缕微风,都令他感到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可爱。而且,秋天是读故事书的季节,是童话的季节,是坐在旷野望着远处遐想的季节。所有这一切无不在吸引着他,叫他前去参与伙伴们在山野举行欢乐的游戏的盛会。

那天下午,几乎所有的人都来齐了,他们先是在盘山背入口处的那口废弃的破窑边玩耍,然后又上了君兰山,来到那座归云亭里。这里视野开阔,风景很好,下面可以看到罗庄附近的一些工厂的厂房和罗小琪的伯父的园艺场。远处可以看到西面的高速公路、更远的××风景区以及南面的仙桥镇和他们的学校。山坡稍下面的地方,是一个昔日的养殖场,如今早已废弃,只剩下几堵倒塌的矮墙。他们在这里打游戏,下棋,打扑克,而此时这些伙伴的主要头目玉玲还没有来。小琪不知她为何今天姗姗来迟。他坐在破窑边的一个狭窄的地方,开始静读他的故事书。

一个钟头后,玉玲姐终于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客人,这个客人就是苏蓝。她的到来使罗小琪有点儿意外。

玉玲姐与她的同学笑着朝这边走过来。这边的人也瞧见了她俩。苏蓝脸上挂着一道浅浅的笑容。她身穿一件深红色宽领上衣,下面镶着一道浅灰色的毛边,一条灰白色的裤子。当她俩爬上君兰山,来到这个亭子里时,苏蓝笑着礼貌地向他们打招呼,罗小琪站起来面对着她,略显忧郁的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笑容。

“这个地方真好,就像一个大舞台,一个天然的大舞台。”她对身边的玉玲姐说,也像在对他说。

“你在攀枝花的时候,那里也有山吗?”玉玲问。

“有,但与这里的山不太一样。那里的山上树林茂密,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林区。”

这时,巧玲和另外几个熟悉苏蓝的女生也向她俩迎来,他们便一起慢慢走进亭子里。“这里多好!”苏蓝兴奋地打量了一下亭阁,然后又颇感兴趣地看了一会儿亭前的一块石碑。“这是我们村那位从台湾回来定居的老头‘罗公’出钱修建的。”罗玉玲在一旁介绍说。苏蓝听了笑着点点头,并问了一些相关的情况,最后,她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罗玉玲坐在她今天邀请到的贵客身边。在她们的周围,是罗平、小英、小云、巧玲等,还有几个男孩子,小琪默然地坐在旁边,由于近段时间昼夜照料生病的爷爷,他的面容瞧上去有些憔悴。然而他面孔的神态让人感觉到他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种性格软弱的男孩子。

“苏蓝今天是来看鸟岩的。”玉玲对身边的大伙儿说。这是他们谈话的一句开场白。

“哦,那里真值得看看。听进去过的大人说,里面很深,非常好看。”罗平热情地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他虽然与苏蓝不是同一个年级,但对眼前这个远道而来的女客人颇为喜欢而尊重,显然其中还掺杂着别的某种情感。他此时在她面前显得有点拘谨。

“听小红的读大学的哥哥说,我们这里是喀特地貌,喀特地貌里岩洞特多。”巧玲说。

“是喀斯特地貌。”苏蓝纠正说。

“是的,是喀斯特地貌。”巧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在攀枝花的时候,有一处地方也属于这种喀斯特地貌,那里也有许多岩洞,其中有一个岩洞我与我爸爸以及另外几个叔叔去过,我爸爸说那个岩洞的结构很特别,当地政府知道后,把它开发成一个旅游风景区,它附近的风景也很好,那个岩洞开发出来后,有许多外地的游客就可以前去观光。”苏蓝对这些郊区的新朋说,她说话的语气显得亲切而自信。

“如果要进鸟岩,必须要有灯光。”罗平说,他的声音听来很有些特别,令苏蓝不由得望了他一眼,这使他感到有些紧张,便扶了扶脸上的眼镜。

“我们今天只是在外面看看。“苏蓝说。

“那还差不多。”罗平故作自信地说。

于是,这些人从那口鸟岩谈起,慢慢地又谈起了不久前苏蓝去过的桂林的七星岩,谈起了广西的那个大天坑。天坑大伙儿从未去过,自是感到十分新奇,当她说那可能是天外来客砸出的一个大坑时,大伙儿更是惊得瞠目结舌。

后来,应玉玲等人的要求,苏蓝又谈起了她在甘肃和四川旅行家一般的神奇经历,谈起了她的家乡浙江宁波,也谈起了她的父亲,她父亲曾带她去过很多的地方,她父亲受祖母的影响很深,她的祖母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年轻时是一个大家闺秀。父亲特别对寺院感兴趣。在杭州,他们去过西湖,去过净慈寺和灵隐寺;在北京,他们去过碧云寺和香山寺;在洛阳,他们去过白马寺;在开封,他们去过相国寺;在苏州,他们去过寒山寺。另外,她还去过兰州,那里的冬天是个很冷的地方,春天又有很大的沙尘暴。她说她还打算去湖南的张家界和岳阳楼游览。当她谈起这些的时候,她的新朋友只是静静的听着,他们听得很入迷,因为她说的这些令他们闻所未闻,连平时自恃“口才不错”的罗平听着苏蓝的讲述变得沉默不语了。罗小琪当然也不例外,他从不乱插嘴,他不喜欢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打断人家。

接着,她详细地谈起了在攀枝花的生活,她在那儿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那里的老师那里的同学对她很好,离开他们她真有点舍不得。她父母所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偏僻的小镇,同样,他父母去那里是因为那里的山区发现了一些大规模的稀有金属矿藏。她曾一度热爱那里的村民,那里的山水,那里善良的生活。她喜爱那里的人们说话时字正腔圆的口音,并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她还向这些新朋友演示了几句地道的四川话。这些孩子听了感到非常新奇而悦耳。哦,他们听得那么入迷,令玉玲和巧玲在她面前有些自叹不如。她的经历那么丰富,眼界那么宽阔,说起话来那么娓娓动听,他们从她的话语中毫无困难地理解了她在那个遥远的地方的与众不同的生活。他们真有些羡慕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又说起了自己与一个彝族小姑娘的友谊。那是一个聪明热情的女孩,也很善良,她的家住在河边,家里有阿爸阿妈和一个弟弟。当她转入那所学校时,她俩曾一度是同桌。不久,她俩就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她几次去了她家做客。那小姑娘经常带着她弟弟到矿区去捡矿石卖。一年前,小河边要修建一座发电站,她的一家也就跟许多人家一样移民走了,到此时她还没有那位姑娘的消息。她还谈起了苗族人的风俗习惯,他们的风俗习惯真奇特,例如苗族青年举行婚礼时,男方要送给女方一束黑线作为假发;新郎和伴郎在离开新娘的家前要对新娘的亲戚进行跪谢;新娘在离开娘家之前要哭泣以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还有新娘在进新郎的家时,道师在家门口高举着一只叫着的大公鸡,以表示新郎的祖先允许新娘的灵魂进入家谱,从此,新娘就是男方的人了,等等。

不过罗平和小琪注意的是她描述那里独特的气候和一次坐车经过秦岭时的经历。在说起四川的秋天多雨的季节时,她引用了一首古诗,其中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她说这两句诗时,信手拈来,亲切自然,从此“巴山夜雨”这个词嵌入了小琪的脑海中。在以后的许多年里,一想起这个词,他就想起了这个下午,她与大伙儿在这个亭阁里聊天的情景。她还谈起了四川的历代文人,杜甫草堂,陈子昂,苏轼,一直到当代的郭沫若,巴金和魏明伦。当然,她很喜欢文学,对这方面的知识也相当丰富。对这些文人的谈论令她的话像一股清新的晨风一样吹入他的脑中,那么清新,那么自然,沁人心脾。

她在四川攀枝花的大部分生活经历她都已讲完了,大伙儿都听得尽兴。不过玉玲在听她谈四川文人时便不那么懂了,因为她对文学一窍不通。什么苏轼,什么陈子昂,这些名字陌生而新奇,但这些又吸引着她,而且使她对说话者更加佩服。

当苏蓝的故事讲完后,大伙儿开始活跃起来。男孩子开始在附近走动和嬉闹,女孩子开始做各种游戏。罗玉玲也叫小琪参与其中。罗小琪很高兴能与他们一起做游戏。苏蓝教他们做从四川学来的各种花样的游戏,其中有一种游戏叫做分解词意,使这个词的本来含意在一个句子中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如“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就不再具有“中国”这个“国家”的意义。“日本”在句子“今日本来可以空闲”中也失去了它原来的含义。后来,他们又做起了成语接龙,给字“穿衣”等游戏。然后是猜谜语,最后是罗巧玲开始向大家表演傣族舞。

后来,有人提议唱歌,立即得到大家的附和,罗小玲第一个唱,她唱的是《校园的早晨》,罗巧玲唱的是《让我独自流泪》,苏蓝唱的是《在远处的你》,罗平唱的是《小背篓》,他的那种沙哑的声音和怪模怪样的神态,令玉玲姐和巧玲暗中忍不住要笑。最后,轮到罗小琪唱了,当刚刚唱完歌还处在兴奋之中的罗平叫他的名字时,大家开始为他鼓掌。罗玉玲叫他吹口琴,小琪歉意地说他今日没有带口琴来。“我还是给你们唱首歌吧。”他有些腼腆地说。得到大家的同意,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他先后唱了《老水牛》、《校园的梦》、《小蜻蜓》、《时光一去如流水》、《狗尾草》,等等。他的歌唱赢得了大家的一致鼓掌喝采。在大家的要求下,他被执拗不过,不得不又一支接着一支地唱下去。当他唱的时候,在一旁的苏蓝便很认真地望着他,他的歌声显然感染了大家,也感染了她。她望着他的时候,他也望着她,后来就对着她唱了。最后他唱道:

“楚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别离情

江头潮已平

……”

唱完后,罗小琪直直地望着苏蓝。她有一阵也直直地望着他。而那些伙伴们则非常兴奋,因为他们的小音乐家在这位远方的客人面前表现得多么出色。他们真为他而自豪。

“这些歌是你自己编的吗?”过了一会儿,苏蓝笑着问他。

“有些是。”罗小琪回答。

“他能识谱,也能编歌呢。”在一旁的堂姐有些得意地说。

“他爸爸以前是市剧团里的演员。”罗平说。

“前年,在长沙市举行全省少年业余歌手比赛,他还得过奖,在电视上出现过呢。”罗玉玲姐说,“他还会吹笛子,口琴和拉提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说着,罗小琪又微微红了脸,目光不由再次望着苏蓝,而她则对他赞许地一笑。

“‘楚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唱得真好。”她说。

可他有些谦虚而羞窘地摇摇头,继而心底涌起一股细小的虚荣的暧流。

“这是一首古歌。”罗平扶了一下眼镜自作聪明地说。

“什么古歌?”苏蓝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罗平像女孩子一样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皮笑说。

接着,大家又继续刚才中断了的游戏,这回是讲笑话和说故事。这时一些男孩子们坐不下去了,又开始离开亭子在附近嬉闹起来,但始终离这些女孩子不远。苏蓝仍像以前一样是大伙儿注意的中心。但她开始有些心不在焉,显然罗小琪的歌声还在影响着她的心情,坐在中间的她不时地回头望望他,对他轻然一笑,而罗小琪则迎着她的目光回以一笑。

在天黑以前,他们一道出了亭子,踏着草丛去一个不远的山崖下看那口岩。这是苏蓝今天来的主要目的。由于没有手提灯,他们只是打算走进洞口看看。在去岩口的路上,罗玉玲给她讲起了一些有关鸟岩的事情。她告诉苏蓝,鸟岩里面很长,景物很好,岔洞也很多,到里面去容易迷路。因此进去必须结绳而入,或用石灰做记号。她还说起了多年前的一个男子到里面的阴河里抓鱼,一不小心在里面迷了路,后来电筒耗尽了电池,结果在里面呆了七天七夜,最后当村里人找到他时,他已饿得奄奄一息了。这个故事使苏蓝很感兴趣。不过,她说,如果她要进去,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绝不会冒险而入。况且,她也会等到方便的时候和几个有经验的伙伴一起去里面探险的。

他们来到了鸟岩前。这里真是一个好去处。它在一个不大的黑石崖下面,石崖上长着一些矮小的灌木丛和一两棵奇形怪状的小松树。小松树枝叶横披,显得苍劲有力。石崖下面是一个小山谷,底部有一条不太大的溪流,流水淙淙,隐约可闻。已近傍晚,暮色渐起,鸟儿在附近噪晚,不时有一道细细的黑色的闪电从岩洞进出。晚风乍起,摇动附近的灌木丛,给人以稍稍秋的凉意。苏蓝和她的伙伴站在一撮浅浅的草丛里,她望着眼前的黑黑的洞口,兴意盎然。

“以后,我也许真的会进去看看。”她对身边的伙伴说。

“进去时带够电池灯泡就行了。”她的伙伴说。

苏蓝点点头。于是大伙儿又看了一会儿,才返身回去。

回到村里时,已近黄昏。苏蓝并没有接受玉玲的挽留,在她家过夜,而是要回学校,因为她的母亲在等她。她的朋友送了她一程,直到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双方才分了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喀斯特地貌   攀枝花   寄宿生   岩洞   柑桔   口琴   大伙儿   长篇小说   村里   天边   爷爷   新娘   秋天   孤独   伙伴   地方   学校   喜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