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一到冬天,出了被窝就想吃点儿实在的驱寒的东西,最好是那种可以一下子暖到心坎儿里的美食。

冬季,敦煌人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早起,在街头巷尾随意找家店落座,跟老板要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汤,浮起的热气十分明理,氤氲着散在碗面,微微拂着刚被冷风吹僵的脸,轻轻啜一口,那股子暖流可以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身体一下子就放松了。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01

够温补

冬游敦煌怎么能不吃羊肉?

李白一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道尽了时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即便到今天,江湖上依然流传着没有比大西北更会吃肉的豪言。身在西北腹地,敦煌在吃肉这件事上自然也是不遑多让,尤其是羊肉。

敦煌冬季比内地较长,寒冷的天气里,最需要肉食和碳水补充能量,羊肉作为冬季御寒温补的重要食物,是许多地道美食的关键食材。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在敦煌有史可载的过往里,羊肉一直是敦煌人心中的白月光。

人们吃烤全羊、手抓羊肉、羊肉烤,喝羊肉粉汤,还研发了诸如胡杨焖饼之类的经典菜肴。羊肉几乎占据了敦煌美食的半壁江山,常年位居敦煌美食必吃榜TOP10!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特别是这两年在敦煌颇为流行的特色美食“胡杨焖饼”——这种兼任主食与主菜的菜肴,将摊开的面饼(所谓面饼其实就是面片儿,敦煌本地习惯称为饼)盖在煮好的羊排上焖炖一锅。

沸火焖煮中,富有韧劲的面饼与绵软的羊肉彼此补充,面饼吸收了肉汁的香味,肉块则褪去肥腻和腥膻,堪称肉食主义者和碳水爱好者的双重福音。

吃胡杨焖饼的同时,个人建议搭配敦煌李广杏酿成的杏皮水,分分钟满足口腹之欲。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不过,敦煌人热情好客,咱们的店家都比较实在,胡杨焖饼总是盆满钵满地抬上来,最宜朋友聚餐,大快朵颐。

很多不习惯吃羊肉的朋友觉得它的味道有些膻,如果崇尚清简,不妨尝尝羊羔肉。敦煌街头有不少以羊羔肉作主营招牌菜的餐厅,白水烹煮的羊羔肉热吃最佳,切片后蘸上点微辣的五香辣椒粉,一口咬下去,肉嫩多汁,味鲜不腻。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一般可以跟店家要一碗浓香的羊肉汤搭配食用,这种羊肉汤是剔骨回锅,用温火熬煮而成的,喝之前通常会兑水,再加点儿香料调味,不腥不腻,香味四溢。

开篇说的那种羊肉粉汤,汤底和这个相同,不过里面会加入羊肉薄片和成块凉粉,还有些提味用的香料。此外,敦煌人在羊肉粉汤的基础上又升级了一个豪华装版本,名为“合汁”,除了粉汤的基础配置,店家还会添加些应季时令食材。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大漠美食要吃地道,夜市摊绝不可少。

敦煌夜市里,有一种特立独行的烧烤俘获了不少人心,那就是“红柳烤肉”。就像合汁是羊肉粉汤的升级版,红柳烤肉大抵可以看作是普通羊肉串的升级版,这种烤串的特色就在于串起羊肉的红柳。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红柳,是戈壁滩上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就像我们云种的梭梭树一样,具有极强的干旱荒漠生存能力,我们敦煌的骆驼君就很喜欢吃红柳的嫩枝,不过它们很挑剔,只吃春夏季的。

所以,秋冬时节变得粗硬的红柳枝就成了敦煌夜市里“红柳烤肉”的烧烤串。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一根根分明的红柳上,串起肥瘦相间的羊肉,羊肉的油脂在炭火的熏烤中滋滋作响,油津津、黄亮亮的外表煞是诱人,再来点儿香料加持,不由得人不垂涎。

到了夜市,本就走不动路的。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02

够地道

热气腾腾的面食来一套

在西北吃牛羊肉和任何面食不稀奇,但是敦煌愣是独辟蹊径,凭借驴肉夺得网红美食的一席之地。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早在宋代,敦煌人就开始食用驴肉,彼时,人们喜欢吃一种臊子浇头盖黄面,大体可以看作驴肉黄面的前世吧。

驴肉黄面曾经横扫敦煌大街小巷,捧红了许多宝藏餐厅,今天还保有不小的地方美食影响力。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驴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其鲜香不输牛肉,只是驴肉的嚼劲颇有些霸道,喜欢的很是喜欢,不习惯的就很难爱上。

不过,敦煌人制作驴肉黄面的驴肉,一般需要历经两到三次浸泡清洗后才会放入卤锅,并加入三十多种香料配成的调味包,慢火熬制五六个小时,直到驴肉香烂酥嫩,口感甚佳。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驴肉之外,黄面其实才是这道主食的核心。

黄面之名,最主要因为煮熟后的面条呈黄色,所以称为黄面。黄面的劲道口感,全耐拉面师傅的手艺——只见一团黄面经师傅的手反复揉拽、折叠、抻拉,那画面犹胜七十二变,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没反应过来,如丝绦一般的长面已被顺势丢入锅中。

俗语道:“敦煌八大怪,驴肉黄面门外拽”,说的就是这份精彩了。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敦煌有经验的师傅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水煮后筋道透亮。

黄面做好了,浇头便隆重登场。都说牛肉面靠汤,驴肉黄面靠酱,这酱由香菇主导,豆腐丁和驴肉碎作配,香味在大火爆炒中融汇,经土豆淀粉勾芡后达到最佳状态,一勺铺陈,浓香扑鼻而来。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和鸣沙山月牙泉一样,这一碗驴肉黄面看似豪放不羁,内里其实浸润着婉约派的作风,刚柔并济的驴肉黄面,正是敦煌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敦煌气候干旱,少新鲜蔬菜,面粉的出现满足了敦煌人的饮食需求,也激发了大漠人丰富的艺术想象。

比如敦煌人家里常备“拉条子”,面的宽窄粗细可随意变换,煮食便利,再摘点儿自家地里种的西红柿、青椒,混炒肉丁出锅,浇头便有了。

有没有觉得拉条子的外形与丝绸之路西端的意大利面很神似呢?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此外,敦煌还有许多种面食,比如婚俗中,娘家人要为新娘准备一碗“宽心面”;长期在野外牧羊的人家常吃“红柳拨疙瘩”;似汤面又似饮品的浆水面等等,不一而足。

再冷的冬天遇见这些美食,都要暖到心坎里

发明这些吃法的人是谁我们无从知晓,就像敦煌石窟壁画一样,我们不知道是谁绘制了繁复的藻井花纹,不知是谁勾勒了佛的手指,但我们甘之如饴地享受着他们的创造与馈赠。

琳琅满目的面食串起了敦煌人一天的生活,它包容着敦煌的地理历史,反映着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民俗风情。来敦煌游玩,建议多品尝几种不同的面食,感受这方天地千百年来交融孕育的曼妙饮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敦煌石窟   大漠   敦煌   浇头   美食   红柳   羊羔   心坎   面食   店家   夜市   香料   烤肉   羊肉   地道   香味   冬天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