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步入中区,倚虹亭北是梧竹幽居亭,此亭风格独特,构思别致,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四门四景,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前有青石小桥,名“倚虹桥”。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亭前曲桥分割水面,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一片江南风情。绿荫深处,隐约可见一座秀美、玲珑的宝塔,这是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千余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这是“借景”中“远借”的佳例。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倚虹亭南不远处有绣绮亭,取杜甫诗“绮绣相碾转,琳琅愈青荧”之意;亭南有枇杷园,园内多植枇杷树,初夏时节,枇杷果实累累,有亭名“嘉实亭”,取宋黄庭坚诗“红梅有嘉实”句;“玲珑馆”,因此处竹林青翠,故取宋苏舜钦诗“月光穿竹翠玲珑”为名。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绣绮亭西就是远香堂,它是中部园区的主体建筑,堂为四面厅,堂北平台宽敞,堂内四壁均为落地长窗,堂名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夏日池中荷叶铺接,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远香堂北面,左右两柱上有一副抱柱对,原为清陆润庠撰作,文革中被毁。 上联:“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 ”下联:“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落款为“甲子花朝黔南萧娴补书于金陵”。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倚玉轩位于远香堂西侧,是四周带廊的三开间小轩,主向朝西,与香洲舫隔水相望。倚玉轩东西朝向,与远香堂互为犄角,很好地烘托出远香堂的主体地位,实为远香堂的副厅。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远香堂之南,有小荷花池,走过曲桥便达黄石假山,叠山嶙峋奇峭,原为拙政园南门的屏障。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倚玉轩西侧为“香洲”石舫。香洲是拙政园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为典型的“舫”式的结构,两层舱楼,上楼下轩,通体高雅而洒脱。“香洲”取《楚辞》中“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香洲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集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为一体,称得上是造型最美观的舫。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仲夏时节,游苏州拙政园(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周敦颐   梅村   黄庭坚   黔南   北平   石舫   黄石   竹林   金陵   桑麻   枇杷   苏州   仲夏   香草   玲珑   时节   景观   主体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