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他叫张建军,是一个设计师。整整一年半,他泡在长安细柳镇和农民们一起盖房,不论三九天还是三伏天,都雷打不动的出现在工地上……房子盖好的时候,张建军说自己完成了一次“洗心”的过程。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张建军有个信仰基督教的好友,朋友的私人农场里,有一个五十年前农业合作社时期盖的马棚。马棚三面泥草墙,一面开放,因年代久远早已破败不堪。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一天和朋友在树下聊天,朋友指着马棚说,把这里改成教堂吧。耶稣在马棚里诞生,这里恰恰就是一个用来喂马的草棚。朋友的信仰非常虔诚,那一刻,张建军决定要帮助朋友完成这个心愿。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教堂的立面图

破旧的马棚是“农业合作社”的历史见证,也是体现关中建筑风格的遗迹。张建军确定了马棚改教堂的原则:一定要沿承建筑历史,修旧如旧。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建造一个从土地里面长出来的建筑。”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总是骨感。钱从哪里来?不仅没有一分钱设计费,项目还需要筹集资金。看到朋友自掏腰包,张建军没有迟疑,慷慨解囊。但他的设计方案也因此一改再改,既要盖出理想中的模样,也要想尽各种办法节省成本。这是张建军从业近二十年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在用材上,张建军弃用各种酷炫的现代科技产品,选择了最朴素的砖和瓦。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来自长安姜仁村的工匠们承接了教堂的修建工程,姜仁村有承建陕西古建的传统。张建军每日蹲守工地,浑汗如雨,和村民们一起爬高摸低,垒砖砌墙。

盖房子的过程采用了最“原始”的办法:大家拿着图纸,对照着,盖了几层,目测过去觉得不合适,就拆了再盖,不行再拆掉,反反复复,直到“感觉”对了为止。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以上两图为改造前和改造后

马棚顶部关中建筑风格的三角形木椽,陈旧破败,将其全部换掉?张建军拒绝了这个建议,他对原有的木椽裂纹逐个进行清理、修补、加固,不能再继续使用的木梁进行更换,最后再统一喷白色漆……繁琐的过程,其成本早已超过了统一更换木梁的成本。资金这么紧张,成本为何这样“奢侈”?张建军说,我们必须尊重历史。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长椅所用木材来自废旧铁路不用的枕木。从整整两个车皮的废旧枕木中,张建军逐个挑选出可用的木料,进行抛光、制作。过程中请附近信众前来试坐,确定了坐感最舒适的高度和宽度,那些不合尺寸的椅子,被坚决的锯掉多余的部分或者直接弃用。椅子上面加了软垫,让每个来做礼拜的人都舒舒服服。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教堂内部的罗马柱,采用了可呼吸的水泥材料。为了避免过度工业化风格,柱子表面的喷漆花型为“草泥腻子”,欧式风味的教堂飘出了关中味儿。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圣洁的白色、铁艺的挂灯、绚丽的彩窗与红色的十字架让简洁的空间肃穆、庄重。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让张建军感受最深的是“信仰的力量与汇聚”:一家企业专门为教堂的铜门开了一套磨具,一位朋友为教堂安装了中央空调……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为了加固建筑,教堂左右两面墙都用“十字”形进行加固,顶部采用金色马赛克,让质朴的建筑有了一抹亮色。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整整一年半,教堂终于被“一针一线”“缝”出了形:教堂取名“迦南”,《圣经》里记载,“迦南地”是一块“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它的外观采用哥特式的建筑风格,高耸的尖塔、尖形的拱门、彩色的花窗再配以关中的青砖和灰瓦。历史与现在进行了对话,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实现了融合。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它看起来不是崭新簇亮的建筑,而是一座拥有强烈质感,“从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弥漫着温情和宁静,蕴藏着时光和故事,带来了信念和力量。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正式对外开放的那一天,有信众直接跪倒在地上,眼泪掉了下来。那一刻,张建军觉得过去所有的辛苦,都非常值得!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教堂外面是鲜花,鲜花旁边是农场,农场里有孔雀、骆驼,野兔……安宁的午后,走到这里来看一看,原汁原味的乡野气息,肃穆庄严的教堂,那因琐事而烦乱的心绪被逐渐抚平,那被世俗侵蚀的心灵被慢慢涤荡。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渐渐地,人们都知道长安区细柳镇有个让人身心宁静的地方。每逢周末,农场外面停着满满当当的轿车。农场的主人也十分欢喜,踏足他的私人农场,他说,欢迎都来,不收费!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这里成了西安人的婚纱拍摄圣地,白色的婚纱与圣洁的教堂早已成为一道风景线;这里是亲子的乐园,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嗅花草的芳香,一起听鸟儿的鸣叫…… 远处的山景,近处的牛羊,一切仿佛游在画中,住进诗里。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2016年7月,“迦南教堂”获得了ID加G金创意奖《文化办公空间设计——十佳设计奖》,张建军获得了ID加G金创意奖《十大杰出中青年设计师奖》。11月“迦南教堂”再获CBDA华鼎奖《文教空间类二等奖》。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建筑必须要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已经拿了很多奖的张建军更加深刻的明白:建筑,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也可以重塑人的内心。

“以前,我做项目时会比较着急,现在不会了。”张建军说,教堂旁边还有一个废弃的学校,朋友想盖一个公益的养老院。如果项目启动,还会去做。“没有设计费,那么长时间还没有收入?”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建军说,能够再次踏上“洗心”之旅,让自己能快乐地去奉献,有什么理由拒绝?

姓名:张建军

单位:无界设计空间工作室

邮箱:512458987@qq.com

微信号:zjj81418

长安区有个土里“长”出来的建筑,年轻人都去拍照

朴里欢迎设计师和达人来投稿,推荐作品。如果你想分享设计理念和成果,欢迎前来骚扰哦~投稿邮箱285581004@qq.com

爱我就赞我并且转发吧~稿件均为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侵权后果自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长安   迦南   关中   木梁   马棚   枕木   设计费   建筑   创意   农场   教堂   建筑风格   年轻人   成本   朋友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