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这里曾经的“八里风洼”,变成现在的“甜蜜八里”

曾经的“八里风洼”,现在的“甜蜜八里”。几十年来,在这片红色浸染的土地上,八里人民勇担时代使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勤劳和智慧将当初的风洼建成如今远近闻名的“甜蜜第一村”。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曾是海风裹盐花,芦荡野茫茫的“海角荒原”,然而,这片“海角荒原”也留下了一段“战地快报”的复刊史话。1946年6月1日,东台县委机关报《东台大众》在台城创刊。10月份,国民党军队进攻东台台城,报社和印刷厂秘密转移至遍地茅草芦苇荡的“八里风洼”。

东台这里曾经的“八里风洼”,变成现在的“甜蜜八里”

原八里乡机关干部 刘信祥

当时东台的机关报都转移到我们这个海边隐藏在这里,反动派来的时候就把机器拆下来,藏在草堆里,挖塘埋起来,藏在水的深处,一走以后再弄上来,为党的宣传尽心工作。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当初这片革命先辈艰苦奋战、红色浸染的英雄土地,早已旧貌换新颜。1980年“八里风洼”更名为“八里公社”,即现在的弶港镇八里村。如今的八里,白云间群楼耸起,绿风里新居落成。走进“八里人家”新型农村社区,空气里都是甜蜜的味道。谈起现在的日子,退休教师陈坚夫妇俩直夸比住在大都市都舒适。

东台这里曾经的“八里风洼”,变成现在的“甜蜜八里”


弶港镇八里人家居民 陈坚

我感觉这个地方环境优美,很适宜居住,小区打造的很好,现在我还经常看到旅游大巴,到这儿来,将来可能是我们弶港的一个景点。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幸福富足。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八里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紧抓发展龙头,做大做强产业集聚。甜叶菊作为当地传统产业已有30多年历史,2017年以加工甜叶菊为主的龙头企业浩瑞公司落户后,又焕发出新生机。抓住机遇,弶港镇以八里村为主体,配套创办了集甜叶菊优质育苗、示范种植、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总面积达3200亩,示范带动八里村周边3000多农户。特别是产业园育苗、插苗、管理的用工量每天达150人,每年支付约540万元劳务工资。

东台这里曾经的“八里风洼”,变成现在的“甜蜜八里”


浩瑞甜叶菊产业园园区负责人 韩广宏

浩瑞集团甜叶菊生产基地年育苗1亿多株,带动周围老百姓种植3万多亩。

春风吹暖旧八里,春潮托起新风洼。当前,弶港正举全镇之力,聚焦“农旅融合”,抢抓上海高端康养,上海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契机,发挥国家级黄海森林公园辐射效应,注重商业功能的配套提升,致力打造农旅融合样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八里“甜蜜第一村”名符其实。

东台这里曾经的“八里风洼”,变成现在的“甜蜜八里”


弶港镇八里村委会副主任 唐彩平

我们八里村将围绕产业富民,农民居住,农旅发展,精心打造3200亩甜叶菊。推进产业园区规模化,推进农旅融合特色化,新建千亩景观林,拓展森林公园西大门观光区。打造莫干山式服务业态,新建八里特色街区,丰富游客吃住娱乐游。推进新型社区精品化,加快八里人家三期建设进度。

东台这里曾经的“八里风洼”,变成现在的“甜蜜八里”

(今东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东台   盐花   党支部   芦荡   甜蜜   机关报   荒原   海角   村委会   森林公园   上海   产业园   新型农村   当初   红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