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母亲来到南京,问她对南京有什么印象,想去哪里玩?她张口就说想去南京长江大桥去看看。这也难怪,母亲年轻的时候,课本上赞颂着建设大桥的丰功伟绩、奖状上描绘着大桥的傲然雄姿。

南京长江大桥承载了父母一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是母亲的一个梦想。在“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年代里,南京长江大桥有“争气桥”之称,对父母一代人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即便现在,长江大桥也是著名景点,贴有“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等标签。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大桥博物馆,博物馆建在南桥头堡最下一层,在馆内能清晰地听到隆隆的火车从上方驶过。

博物馆大厅正中央的墙壁上,是伟人的石膏像,昂首挺胸,挥着右手,像是断然做出了某一项重大决定,也像是对群众招手示意。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两侧的墙壁上方,写着当年让年轻人热血澎湃的口号: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两侧墙壁下方,讲述的是大桥修建史。

话说20世纪初,到上海的沪宁铁路和到天津的津浦铁路已经开通,让人惋惜的是这两条铁路在南京被隔断,过江客货都要乘船摆渡,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

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甚至是侵华日军扶持的汪伪政府,都想把长江天堑变通途,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新中国在武汉长江大桥未完工之际,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大桥的设计工作则全部由中国自主完成。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按计划建设大桥的钢梁主要是从前苏联订购,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决定使用国产钢材。当时鞍山钢铁公司成功研制出符合要求的桥梁钢,保证了大桥钢梁的架设。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大桥开工不久,中国面临三年困难时期,大桥工程遭遇危机。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施工得以继续进行。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据说1968年,第一列火车通车时,5万多人挤上大桥,同年12月,长江大桥公路桥也胜利通车。南京城万人空巷,数十万人涌向桥头,仅庆祝时挤掉的鞋子就装了两卡车。

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博物馆内展览的报纸报道了大桥贯通时的盛况。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这是当时建设大桥、维护大桥安全的宣传画。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建设大桥工人的“装备”。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没有网络的年代,大桥工人是靠写信与家人联系的。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参观完博物馆,乘坐电梯来到桥头堡上面的一个瞭望台上。

只见浩浩江水,渺渺烟波,一桥飞架南北。大桥上车流不息,往来如梭;江面上千帆竞渡,连绵不绝。

据统计,南京长江大桥的车流量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设计流量为日均1万辆,但每天均保持7万辆以上车流量。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站在瞭望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的桥头堡,米黄色的外立面,上部是鲜艳的红旗,昂首耸立天空。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远眺南京城,可以看到远方烟波朦胧中的阅江楼。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向下俯瞰大桥公园,巨龙一样的桥体伸向远方,公园内的银杏黄袍加身,香樟仍然青翠。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来到桥面上,看到两侧栏杆上有很多精美的浮雕,据说这样精美的浮雕一共有200多块,材质是铁铸的。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这是在桥面上拍摄的桥头堡。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从桥面上乘坐电梯下来后,又在地面上恋恋不舍地拍摄了两张大桥的照片。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编后话: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报道,有专家建议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理由是很简单,长江大桥的高度制约了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用不到1000万元的炸除清理费用换来上千亿元的黄金水道收益,经济上划得来。而且这个呼声还很高,当时的重庆副市长黄奇帆,也支持拆除南京长江大桥。

游览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我找到了这篇报道。

南京长江大桥游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南京   南京军区   钢梁   车流量   桥面   桥头堡   馆内   烟波   浮雕   大桥   中国   博物馆   游记   母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