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反击侵略的两位小人物,值得铭记

中国历史悠悠5000年,侵略中原地区的各种“境外势力”不胜枚举,为保证汉民族的繁衍和生存,各时期的中央政权都竭尽全力抵抗侵略,才使得我“华夏民族”得以延续至今;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反击“境外势力”侵略的战役,却是由两名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发起和策划的!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两位小人物!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反击侵略的两位小人物,值得铭记

汉军威武

一、大行令王恢

大行令王恢,燕国人,因燕国边境以北就是北方蛮族,自战国以来便养成了“尚武彪悍”的民风,且对匈奴甚为熟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反击侵略的两位小人物,值得铭记

大行令王恢

1.初露“鹰派”作风

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匈奴再次向汉朝提出“和亲”,汉武帝刘彻朝会商讨对策,大行令王恢上奏曰:“汉朝与匈奴和亲,两国和平最多维持数年,匈奴便会背叛盟约,不如拒绝和亲,并主动出击征服匈奴”。但鸽派代表人物,御史大夫韩安国将王恢的建议暂时压制了下去,韩安国曰:“匈奴人逐水草而居,迁移不定,很难找到其王庭予以征服。自上古以来,中原政权便未将其作为人类看待。我汉军北上数千里,在沙漠中与其交锋,人困马乏必被匈奴歼灭,实属冒险的军事行动,和亲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反击侵略的两位小人物,值得铭记

御史大夫韩安国

由于汉朝与匈奴和亲政策已持续多年,朝中和亲派必占多数,从未思考过征服匈奴,于是都附和韩安国。汉武帝刘彻无奈群臣反对,只好决定继续和亲。

2.说服汉武帝彻底改变对匈奴的政策

汉武帝元光2年,公元前133年。王恢再次上书汉武帝,计划“诱敌深入”汉朝境内,将匈奴围歼。汉武帝刘彻再次组织廷议。

于是,大行令王恢与御史大夫韩安国再次就主动出击匈奴进行交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反击侵略的两位小人物,值得铭记

武帝廷议出兵匈奴

王恢曰:“代郡从前还是独立王国时,北有胡人,南有晋国,能够和平发展就是因为敢于向匈奴出兵。现如今我汉朝皇帝威震天下、四海一统,而匈奴却敢肆无忌惮地南下入侵,就在于没有予以其沉重的打击,对汉朝的强大毫无恐惧。”

韩安国反对曰:“不对!最有效的战法就是以逸待劳,不战而屈人之兵。我汉军都是轻骑兵,一旦长驱直入匈奴腹地,势必造成以己之短攻人之长的态势。若鱼贯而入,前锋部队难以扛住压力;若数路并进,匈奴使用迂回战术,切断后路,汉军就有覆灭之险,所以臣认为不可深入敌境予以打击!”

王恢曰:“那如此看来,韩大人反对我汉朝对匈奴用兵的原因,并不是政治问题,而是战术问题,认为我汉军不可深入敌境进行作战,但如果我汉军能够实现以逸待劳的战法,有大概率胜算,韩大人还是赞成主动打击匈奴的!”

于是,王恢将早已准备好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案呈交汉武帝审批,韩安国顿时哑口无言。

原来王恢早已计划利用匈奴单于的贪婪,将其诱入汉朝国境,再伏以数倍于敌的兵力将其擒拿。汉武帝看后大喜,遂批准了王恢的作战方案。

二、商人聂壹

雁门郡马邑(山西#朔州#)商人聂壹出于对匈奴的熟悉和对汉朝边患不息的焦虑,通过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建议,和亲之后汉朝已经取信于匈奴,只要诱之以利,必定能将之击溃。于是聂壹奉命以自身作饵,亲到匈奴阵营,向当时的军臣单于诈降,更称自己能斩杀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举城投降,然后可尽得该城财物。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反击侵略的两位小人物,值得铭记

马邑商人聂壹

三、战役过程及结果

军臣单于相信了聂壹的计划,又贪图其利,便立刻策划起兵。聂壹回到汉朝后,以一名罪犯的首级讹称为马邑长吏之头,以示时机已至,引诱匈奴军深入重地。汉武帝派出五路大军共计30万在马邑设伏,约定在军臣单于进入马邑时纵兵出击。

计划本来顺利进行,讵料单于在行军之际,发现城野之间只见牲畜,不见一人,于是起了疑心。他派兵攻下一个碉堡,俘虏了一名尉史。该尉史揭穿了早已有三十多万汉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真相,识破阴谋的单于大惊退军,汉军设伏全无用武之地。王恢判断形势后,认为已经错过了袭击匈奴军辎重的最佳时机,于是决定收兵回师,“马邑之谋”遂以失败告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出击,反击侵略的两位小人物,值得铭记

匈奴全身而退

四、最终结局

武帝以王恢首发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廷尉判王恢畏敌观望死刑。虽然王恢辨称自己是想保存汉朝3万精兵,且贿赂丞相田蚡1万斤黄金并通过太后求情,武帝却依然不肯饶他,说军臣单于虽然逃了,但是王恢如果敢击匈奴后勤部队,还是可以有所斩获,以慰将士之心。于是,王恢见汉武帝势必杀他,无奈只好自杀。

史书上并没有明文记载聂壹的下场如何。

小结

大行令王恢敢于向匈奴“亮剑”的精神,展现了华夏男儿的铮铮铁骨,虽然他策划的这一次围攻以失败告终,但也从此开启了汉民族“开疆扩土”的篇章。

聂壹作为一名商人,他的作为超过了他所在阶层的范畴,其实他大可不必为此冒险,但正是有了这样的小人物,才更加彰显了我华夏男儿从上到下的“血性”!正应了那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民族的兴亡不止在于政府和国家,更在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

王恢和聂壹是值得我们后人铭记的两位“小人物”,因为正是这两个小人物做出了,很多大人物都不敢做得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同时这些经历也给今天的“中印边境问题”带来些许启发。

面对野蛮的“印度”,“大国担当”不是我华夏民族所需要的,我们只需要“铁血尖刀”,因为狼永远都是养不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小人物   单于   御史大夫   主动   诱敌深入   汉民   以逸待劳   汉军   华夏   作战   汉武帝   汉朝   匈奴   铭记   商人   计划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