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

记得我在读高中时看的第一本小说就是《红岩》,小说中描写的革命先烈们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是无数先烈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的。小说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江姐、许云峰、孙明霞、陈刚、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骑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先烈的英雄事迹。那时才知道什么叫地牢、老虎凳等酷刑。从此在心中无限崇敬这些先烈们,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到渣滓洞、白公馆去缅怀革命先烈们,去探访当年他们那种宁死不屈的崇高革命精神。

工作后忠于有机会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十多年前我的一篇论文在重庆西部大开发学术论坛上发表了。在春末夏初的日子里,我有幸应邀参加了重庆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后,会务组组织我们来到了位于重庆市西郊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和白公馆。我们下车后,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渣滓洞走去。走过一段林荫道,就看见一草盖石砌的碉堡立在路旁,旁边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着渣滓洞监狱。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烈士们的许多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此。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为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当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一颗崇敬地心情,走进渣滓洞白公馆,看着这些刑具仿佛想象到当时关押在这里的革命将士们所受的非人的酷刑。冰冷的铁门和悲怆的遗书形成鲜明的对比。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心情无比的沉痛。走进女牢时讲解员给我们介绍,江竹筠(红岩小说中的江姐)曾被关押在此。在人们所熟知的江姐的动人事迹中,两个最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情节,一个是她亲眼看到了她的丈夫彭咏梧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后悬挂示众,另一个是她被捕后遭受了以竹签子“钉手指"的酷刑,江姐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紧接着讲解员带我们去展室看小箩卜头的展览。小箩卜头原名宋振中,他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在他八个月大的时侯,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他从小跟着母亲在女牢中长大,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长到八岁的时候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头大身子小,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的叫他“小萝卜头"。在解放前夕,特务们残忍地杀害了年仅9岁的小萝卜头。

参观完渣滓洞,驱车前往白公馆。讲解员介绍说,白公馆过去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原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和爱国人士的监狱。原一楼一底的10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它和渣滓洞称为“两棺材"。但是它们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200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原防空洞改为刑讯室。

参观完渣滓洞白公馆在返回的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感慨颇深。许多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他们为了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的。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这些牺牲的烈士们,铭记他们,并懂得感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勿忘历史,弦杨红岩精神。

——皮爸游记

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探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革命先烈弦扬红岩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红岩   小萝卜头   先烈   重庆   小萝卜   政治犯   军统   讲解员   爱国人士   特务   酷刑   共产党员   英勇   国民党   监狱   精神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