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很笨

《菜根谭》有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年轻的时候,以为聪明就是:使点巧劲干事,八面玲珑做人。

后来,见过太多“聪明反被聪明累”之人,才明白,真正活得潇洒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

如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透过世事的浮华看到生活的本质。这样的人看起来很笨,其实活得最通透。

01

大直若屈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讲:“道固委蛇,大成若缺。如莲在泥,入垢出洁。”

人顺着曲折的道路前行,看似走着弯路却能直达目的地。如同扎根在污泥里的莲蓬,看似污秽,但洗涤后却能显示出本来洁净的面目。

做人同样如此:人若能在小事上舍得委屈自己,必能在大事上达成所愿。

三国时,八岁的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司马懿虽位高却无实权,曹爽一时间权倾朝野。

曹爽专横跋扈,肆意打压跟自己意见不合的大臣。他还骄奢无度,吃穿用度均与皇帝类似,甚至拐走皇帝的才人充为自己的妾室。

朝中诸人忧心忡忡,有人在司马懿面前泣涕横流斥责曹爽,司马懿只说:“且止,忍不可忍!”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一静能制百动。

司马懿受曹爽的排挤打压并不显露愤懑,反而佯装出衰老迟钝的样子回避他。

有一次,曹爽派人去打探司马懿的情况,只见司马懿穿衣服时连衣服都拿不稳,喝粥时手哆哆嗦嗦,粥都流到胸前而不知。那人向曹爽回禀说司马懿耳背眼花,口齿不清,神智恍惚,似不久于人世。于是,曹爽逐渐放松对司马懿的防备。

司马懿得以暗地里谋划政变事宜,待时机成熟时,一举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等人,巩固了司马氏在朝中的势力。

常言道:“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

曹爽为人太过张狂,做事情不知收敛,如同一把刚硬锋利的刀,一通胡劈乱砍,轻易就被折断。

司马懿懂得韬光养晦,能够屈己从人,如同一把张弛有度的弓,隐忍不发,一发便可得胜。

《孙子兵法》中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河道曲曲绕绕,水却能够顺势而行。在平坦宽阔的河道上不起波澜,遇险滩阻碍就分流,至低处时顺流而下,最终汇聚到海。

做人当如隐忍待发的弓、顺势而流的水,平时承受得住委屈,才能在关键处有所成就,这便是“大直若屈”的智慧。

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很笨

02

大巧若拙

在《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和杨过都曾用过一把玄铁重剑,此剑重达七八十斤,剑锋钝口,剑尖圆似半球。

寻常的剑大都追求轻巧锋利,而这把剑却呆板笨重。但就是这样一把“笨剑”却帮助杨过参透剑理,武功渐入化境。

因为重剑让人不得不抛弃复杂的技巧,只能运用最基础的招式,倒逼人强化自身的力量。故此,能使重剑者,必成绝顶高手。

金庸先生说:“重剑无锋,大巧无工”。

在武林高手眼里,真正的好剑是锐不如巧,巧不如拙。

做人亦是如此:棱角太锐利的人,走不长远;锋芒太盛的人,容易招惹灾祸,真正的智者懂得以拙示人。

春秋时,齐国权臣田成子邀智者隰斯弥谈话。他们边聊边登上高台浏览风景,目之所及处风光一览无余,唯有南面有一从树木遮挡了视野,那正是隰斯弥家所种,田成子虽未说话但面露不悦。

隰斯弥知道田成子有盗国之念,此人狠毒狡诈,自己最好不要招惹他。于是,隰斯弥回家后立刻命人砍树,谁料仆人刚挥动几下斧头,隰斯弥忙制止砍树人。家人不解的问:为什么又不砍了?

隰斯弥说:“古人有谚语讲‘知渊中之鱼者不详’,田成子将要做一件大事,假如我今天砍了树就等于告诉他我能见微知著,他恐怕会除掉我以绝后患,那我就危险了!”

有道是:“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

若隰斯弥坚持伐树,他就会因为显露聪明而成为敌人的心腹之患。但他及时止步,宁愿留下一片惹人嫌的树,也好过在敌人面前暴露实力而招惹祸患。

在社会上,人显得太聪明,不见得是件好事。

锋芒毕露的人,易招人嫉妒;太有心机的人,让人不堪信任;机关算尽的人,难免被他人算计。

阿雷蒂诺曾说:“人不会装糊涂,就不懂如何生活;装糊涂既是盾,刀枪不入;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

“装糊涂”便是懂得藏巧于拙,这不仅是一种保身的策略,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很笨

03

大辩若讷

在这个时代,“会说话”是一种本事。

只要打开短视频平台,就会看到人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来滔滔不绝。有人说的极尽夸张,有人假装深情,有人危言耸听......

他们说的口若悬河,但他们的声音只会随着手指滑动屏幕,立刻被下一个声音淹没,这些声音终成了世间的喧嚣。

口若悬河,其实是最低层次的表达。

真正高级的表达反而不需要什么技巧,做到一个“讷”字便好。

北宋有位著名谏臣叫鲁宗道,他在担任教育太子道德的谕德官时,有一次,皇帝真宗急召他入宫,传话的使者在鲁宗道家门口等了很久,才见他从酒肆回来。

使者传旨后,问:“如果皇上怪你姗姗来迟,我如何回答呢?”

鲁宗道不假思索地回道:“实话实说吧。”

使者担心地说:“这样的话,皇上定会降罪于你。”

要知道,宋代官场有很多禁令,“官员不入酒肆”就是其中一条。如果官员出入酒肆,立马会被御史上奏,轻则受处罚,重则被罢官。

鲁宗道说:“饮酒是人之常情,但欺君是做臣子的大罪啊!”

果然,真宗责问他。鲁宗道解释说:“多年不见的老乡来家里做客,但我家里穷得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我们才到我家附近的酒肆去。”真宗听后并未怪罪他,反而觉得此人忠厚老实可以重用。

鲁宗道凭借“讷”打动了皇帝,什么是“讷”?

实话实说是“讷”。巧舌如簧的人,你分不清他说的话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而讷言的人,他的话虽不动听,但其中的诚意足以打动人心。

寡言少语是“讷”。浅薄的人滔滔不绝,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不清。讷言的人不轻易开口,可一旦他们有话要说,他们说的每个字都会掷地有声。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话不需要巧饰,因为真话自有千钧之力。

善良忠厚的人不巧辧,因为不该说的话不必说,该说的话不必辩。

如此,大辩若讷才是会说话的最高层次。

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很笨

当人们阅过半世浮华,终将明白:聪明易得,拙字难守。

聪明是一种能力,而“笨拙”是一种智慧。

变聪明不难,世上有太多教人变聪明的方法,人们只要循着套路刻意练习,就能习得这种能力。

真正难的是,心有十分巧,只露一片拙。

在霸道的人面前,让他一步;在爱算计的人面前,输他一局;在爱滋事的人面前,忍他一忍。

这样的人看起来很笨,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内心足够强大,才不惧露“拙”。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只要心中有谱,内心清明,外表看起来笨一点又何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真宗   菜根谭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酒肆   重剑   口若悬河   河道   实话实说   聪明人   使者   皇帝   聪明   面前   声音   智慧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