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书院是古代文人士阶层进行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历时千载,最著名的莫过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名列“唐初四大家”与“楷书四大家”,被后世尊称为“楷圣”。557年,他出生在潭州临湘石渚山(今长沙市望城铜官窑古镇)。64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据《欧阳氏续修族谱》记载,欧阳询逝后葬在书堂南山。为了纪念他,乡亲们就在石渚附近修了一栋简易房子,后来又在这里办学,到明朝宣德年间,有学生百余,山长就给房子起名为“欧阳询书院”。后战乱频繁,书院亦成废墟。铜官窑古镇复建后,欧阳询书院也在古镇的一栋老宅里得到恢复。

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欧阳询书院,占地面积约四百平米,屋顶左边是猫弓背封火墙,右边是马头封火墙,封火墙主要是起着隔断火源,防止火灾的作用。大门中间的门楣上有八个突出的柱形木雕,这就是户对;进门有着高高的门槛,也叫门当,户对和门当都是地位的显示。进入书院时小心跨过去,既是对书院的尊重,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大门两侧的碑刻长廊,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著名楷书碑刻,展示了欧阳询挺劲峭拔、整齐严谨、气势奔放的书法艺术。

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进门的左侧是一台石制的日晷仪,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相当于现在的手表。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间,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进门的右侧是一尊鳌头的雕像,唐宋时的皇宫正殿,放置了龙和鳌的石雕像于正中台阶石版上,考中殿试进士者,列队立在阶下迎接金榜,而头名状元则站在鳌的石像前,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在书院入口处摆放日晷和独占鳌头,也是希望学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学习,考取好功名。

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进入书院大厅,可以看到整个书院的布局严格按照古书院布局的方式展开,创造出了一种庄严肃穆、平和宁静的书院氛围。首先看到的是欧阳询父子研习书法的场景,写字的是欧阳询,在旁边研墨观看的是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进入正堂,只见孔子图像悬挂中间,“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对联伴其左右。几排老式书桌椅整齐排列,再现古代学堂场景,展示了古代学堂规矩与礼仪。

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欧阳询聪敏勤学,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尤其笃好书法,几近痴迷。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欧阳通,书法造诣也很高,与其父并称“大小欧阳”。

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湖湘自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欧阳询、欧阳通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光耀千载的博学鸿儒、贤臣名士。铜官窑古镇复建欧阳询书院,为学习、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沃土,让灿烂的湖湘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铜官窑古镇文化—走进欧阳询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官窑   临湘   鸿儒   望城   艺文   古镇   书院   日晷   欧阳   火墙   碑刻   独占鳌头   楷书   书法   古代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