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厦门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

提起中国,相信很多人会联想到“基建狂魔”,确实,近年来不管是在桥梁、隧道还是铁路等诸多方面,我们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绩,甚至还完成了很多被认为不可能的项目,让世界瞩目。可能很多人以为,中国近几年科技飞速发展,在基础建设方面不断创新,正是有了世界一流的技术与设备,才能在这些大工程面前游刃有余,这的确是一方面原因,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下面这个原因。

60多年前,厦门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

没错,就是中国人不怕困难、战胜困难,深深刻在骨子里的那种豪情壮志,就算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也能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工程。相信大家都有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说的是愚公家门前被大山挡住,要致富就要先修路,于是不畏艰险就开始埋头苦干,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如愿以偿,你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故事,是天方夜谭,现实中还真有类似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厦门。

60多年前,厦门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

事情是这样的,这段时间我来到厦门旅游,听说集美学村到高岐这段地铁是在海面上的,就去体验了一下坐地铁看海,在高崎站下车后,顺便游玩了附近的海堤纪念公园。刚到公园就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赫然写着“移山填海”四个大字,鲜红的笔迹苍劲有力,在石碑底下围着一群人,他们悠闲地聊着看上去像本地人,我轻轻地走上前和他们聊起来,原来这移山填海指的是60多年前填海筑堤的事,当地人把这戏称为厦门版“愚公移山”,听完这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非常想知道这段海堤的“前世今生”。

60多年前,厦门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

听从厦门本地人的建议,到公园中央的海堤纪念馆走走,原来在60多年前,厦门岛内与岛外没有道路连接,人们主要靠船只进出岛屿,非常地不方便,在纪念馆内还藏有当时渡口“车骑人”的照片,所谓“车骑人”就是人们坐船进出岛时,将自行车扛在肩上,这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交通的不便,以及人们要填海筑堤的渴望与决心。但是,在6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要跨海筑堤是何等的困难,更何况这项工程还受到一些人的阻挠,你猜最后怎样。

60多年前,厦门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

当时的海堤建设者,依靠竹笼这种简陋的工具,将石块一点一滴地抛向大海,在广阔的大海中填出一条堤坝,完成这项壮举,中国这个“基建狂魔”也在世界上初露头角,在纪念馆内还可以看到那时候移山填海的电影纪录片,据说影片当时还被英美等国家作为介绍中国的资料使用。我觉得厦门这一壮举意义重大,不仅造福了后人,还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我还想在公园里继续逛逛,看看是否还有东西诉说着当年故事,果然,在公园里发现了一个老式火车头。

60多年前,厦门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

这是一个漆黑的钢铁材质火车头,厦门海堤工程建成后,一边被划分成了公路,另一边则被作为铁路,这意味着人们进出厦门岛,不再只靠船只,已经有了更先进的交通,这个火车头是按照第一列驶入厦门岛的火车,1:1打造的,据说当时厦门有近万人参加了通车典礼。现在很多游客,都喜欢和这个老式火车头合影留念,公园里还有许多值得看的小景点,例如观堤亭、古炮台等。

60多年前,厦门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厦门旅游?你是不是也觉得厦门移山填海这一壮举,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传播给了世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PaPa拍世界

发现大千世界的美和有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豪情壮志   壮举   厦门   移山填海   海堤   愚公移山   馆内   世界   石碑   本地人   中国   困难   中国人   公园   故事   工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