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奖励,给的越多,教育越失败

01

有个闺蜜跟我说过,她读小学时,爸爸希望通过奖励,让她加油学习。

“如果你这次考了95分以上,我就给你买架电子琴”。

然而她没有考过95分,当然也就没有得到电子琴。

但往后的日子里,她依旧没有考到过一次95分以上。

那段时间,她很失落,心中充满溃败感。

然而,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失败成绩愧疚的心理一直牵绊到工作后,即便是自己工作得到了认可,也会归因是运气好罢了,非常自卑,做什么事情都是先否定自己,凡事定躲人后。

这样的奖励,给的越多,教育越失败

02

有了自己的经历,闺蜜有了自己的孩子“毛台”,会特别在意他的心理状态。

怕他自卑,怕他骄傲,期待他可以幸福快乐,豁达明朗。

有一天带他下楼去玩,他独自在沙坑边挖沙子,她蹲在旁边默默陪伴。

旁边有个年轻妈妈带孩子也在玩,可能因为时间原因,他们必须要回家了。

年轻妈妈怎么喊,孩子就是不走,最后孩子还是恋恋不舍地被妈妈强制拽走,妈妈不断地指责:“赶快回家,都喊了你八遍了,就是听不到,不听话下次不带你来玩了……”

可是,大人这样说,孩子会听吗?会做出改变吗?

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怎么去跟孩子好好说话。

孩子有时好不容易做好一次,你还通过语言,神情表达不满意,又责备,又翻旧账的。

别说亲子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也会引起家庭矛盾吧。

换句话说,就是做的好了也挨说,好不好都要挨说,那凭什么下次还要做好。

这样的奖励,给的越多,教育越失败

03

孩子的成长经验,是通过一天天地跟他人模仿和自己不停探索,试错得来的。

这种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父母的引导,更需要父母的肯定。

而父母恰当的鼓励,会有很好的正面作用。

如果“毛台”能很快的穿好鞋子,她会给他一个拥抱说:“你今天的鞋穿的特别快,节省了时间,妈妈晚上可以多给你讲一个故事”。

想必,没有一个孩子会抗拒听故事吧。

自己能快速把鞋穿好,居然能获得一份小小的特权,这种关联性的美好情绪体验,也应该让他的认知有了新的认识,也能促进他积极行为的再次发生,我也不想总对他大吼大叫。

对孩子也能很好地促进他们自我价值感的产生,能让他主动的将这种积极行为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价值规范中去。

关键,这种奖励不花钱。

要特别注意,父母要遵守承诺,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孩子很看重我们给出的承诺,如果时间和经济无法达到你的诺言,那就请闭嘴,不要让他空欢喜一场,这样你在他面前的威信也会坍塌不少,同时也在严重的破坏你们的亲子关系。

这样的奖励,给的越多,教育越失败

04

小编也特别反对靠物质激励满足的富养方式。

有些条件非常好的家庭,愿意给孩子一切最好的东西,也经常会用物质奖励与孩子达成一致。

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买游戏机;

如果考试有进步,就去迪士尼;

这次如果能拿名次,1000块钱。

有钱的任性确实让孩子多了很多选择。

但如果你能保证孩子未来的生活,都可以满足其物质要求,孩子们因为物质奖励确实得到进步,这也许是一种教育方式。

但我还是认为富养孩子,灌输的是孩子精神财富,只有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外在的浮华才不容易被诱惑。

物质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将物质的生活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只有日益满足的物质奖励才是对自我的肯定。

那样的话,人生的幸福感价值会很低,因为得到物质的快乐永远都是短暂的,并且欲望在不断上升。

学习本身不快乐,学习能获得一双限量球鞋才快乐才最可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靠物质来维系,那你试想,你会有可以真心倾诉的朋友吗?

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逆,他们最需要的礼物一定是父母更多的陪伴,并且这些陪伴的时间会随着他们成长渐渐短暂。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脾性,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试着去了解他,走进他的内心,用适合他的方法来管教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电子琴   自卑   下次   短暂   可怕   物质   内心   确实   父母   过程   妈妈   价值   孩子   时间   快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