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大蒜卖4块,当地收购价才8毛,这种尬局如何破?

这两天,去了一趟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走了一圈,发现大蒜的批发价在1块8到2块之间,而这玩意在超市基本要卖到4块一斤左右。

超市大蒜卖4块,当地收购价才8毛,这种尬局如何破?

从批发到零售,这都只能算是农业中下游链条,并且这部分是盈利较多的环节。而在产业上游的农民,他们地头的收购价并没有多大浮动。我特意问了一个家里卖大蒜的农民朋友,今年的收购价只有8毛,行情最好的时候也就1块。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了,为什么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的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也要外出打工。不是打工更轻松,而是因为搞农业实在赚不了几个钱。

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农村,农民的主要交易对象还是二道贩子。比如一斤玉米卖给贩子1.4元,结果这些玉米经过层层流通之后,到了城里的电影院做成爆米花,卖到了50元。

云南保山的咖啡豆,一年下来,20亩坡地卖咖啡豆只要九千元收入,但去除肥料、人工等开支,利润可能仅仅只有一半,但这些咖啡豆成为星巴克的材料,光一杯就抵得上咖农十斤的利润。

超市大蒜卖4块,当地收购价才8毛,这种尬局如何破?

所以说,利润必须向农民身上转移了,这样才能保证种地人的信心。云南的老窝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里曾和大多数山村一样。当地村干部透露,十年前,这里贫困户的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家里所有的财产就是一个土房子,一口锅、一床被子。

后来农业专家李进学去了这里,一边把新技术带进去,教大家提产提质。另一边借助拼多多的资金把种植技术规模化,更是在与拼多多的合力之下,建成了当地的智慧橘园。在内部,一切的管理都是智能化,浇水施肥甚至都用无人机操作。

不仅如此,拼多多还带来了商业化运营。以前农民赚不到钱,就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产量就差,就更赚不到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拼多多通过组建合作社,建立了"新农商机制",柑橘的种植到售卖全是村民操作,做到了原产地直发。

超市大蒜卖4块,当地收购价才8毛,这种尬局如何破?

同时还确定了利润分配方案:20%作为新农人的业绩激励,40%归属建档立卡户、20%用于支持村集体公共事务发展、20%留存合作社再发展。这一模式把"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极大地带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李进学算了一笔账,因为技术投入量高,还能比普通果园减少15%左右的肥料用量,减少30%以上劳动量,每亩增收800-1500元。因为看到希望,不少年轻人甚至主动回村,还加入了合作社,老窝村党总支书记左雪锋表示,他现在在小组中已经是年龄最大的那一个。

老窝村的故事不应该是个例,也许按照这个思路,农民的致富之路才会越走越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收购价   大蒜   老窝   保山   土房   咖啡豆   云南   贩子   肥料   积极性   合作社   玉米   利润   农民   超市   农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