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有市场,但必须注重市场区位

乡村旅游有市场,但必须注重市场区位


就区域和资源两方面来讲,乡村旅游首先要注重市场;其次才是注重资源,因为除非乡村本身就是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景区,或者依托有吸引力的景区,一般情况下乡村资源大都是同质化的,尤其是相对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甚至文化风俗、风情、风味和风物都是一样的,而这“四风”恰恰是城里人所孜孜以求的。因此市场区位很重要,搞乡村旅游不得不注重市场区位:大城市周边比小城市周边好,东部发达区域比西部欠发达区域好。只有根据不同的市场和人群来生发创意,并结合农业定制带有乡村味道的文创产品,才能搞好乡村旅游。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所谓风光、风貌之类的农业、农村观光就是次要需求,而与农民相关的风俗、风情、风物和风味才是主要需求。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与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丰富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为社会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展示等多种服务的新型产业形态,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既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从市场需求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01

有强大的消费需求

201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800美元,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休闲消费呈现加速增长之势,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阶段,加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消费具有短时、短途、低价、平民化等特点,更加适合大众化消费需求。


02

有庞大的消费人口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36.2%增长到2017年的58.52%。大量长期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以及拥堵喧闹环境中的城市居民,对乡村怀旧具有强烈需求。


03

有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中用于解决温饱的比例逐步降低,有越来越多的收入可以用于文化、旅游、健康等消费,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支付能力明显增强。


04

有充裕的消费时间

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带薪休假制度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城镇居民全年休假时间增加到115天。其中,86天双休日期间的近距离休闲旅游,势必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休闲农业旅游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客源市场在城市,经济效益来自城市,要做好“假日文章”,把城市旅游客源吸引到农村来。


05

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有相应的旅游产品供给支持。未来,我国待开发的旅游资源70%以上集聚在广大农村地区,是今后增加供给的最有效途径。


在需求的拉动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但乡村旅游建设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在布局上,还处在低层次无序开发阶段,亟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功能上,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结构雷同、功能单一,缺乏创意和特色;在管理上,行业标准或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政策上,扶持和引导行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还比较少。

乡村旅游有市场,但必须注重市场区位

在区域布局上,要尊重规律,有序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各地的区位状况、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重点布局以下5类区域,其他地区要慎重发展,防止一哄而上。

01

大中城市郊区

大中城市周边的基础设施完备、都市农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已构建起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环保功能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雏形。该区域应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建设以设施特色农业为基础,集休闲、观光、度假、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模式。


02

名胜景区周边

名胜景区周边游客资源量大,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压力大。游客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后,一般还希望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美食等,因此可以以名胜景区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为重点,强化休闲体验,满足多元化需求。


03

依山傍水临草自然生态区

这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气候、植被、生态和人文优势,承载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涵养等重要生产生态功能。可紧密依托自然特色、生产资源、历史文化与独特民风,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民俗风情游、特色农(牧、渔)业游等。


04

少数民族地区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独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可依托丰富的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05

传统特色农区

传统特色农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要在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着力发展景观农业、农事节庆、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欣赏以及农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强化农业生产过程、产品功能创意,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拓宽农民致富途径,提升传统特色农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有市场,但必须注重市场区位

在推进方式上,要“五化”推进,体现特色


01

资源“产品化”

将当地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作为旅游产品来开发,实现资源向产品的有效转换、产品和市场的有效互动。


02

产品“乡土化”

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生命力源自“乡土化”,要让游客沉浸在“有血有肉”“活的乡村”环境中。要在饮食农家化、氛围农村化、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上创特色、提水平、优服务,让乡味更香、农味更浓。


03

市场“差异化”

分析研究不同群体的消费喜好,瞄准目标群体,做好市场营销。


04

运营“规范化”

完善有关标准,加强监督管理,保障规范化运行。


05

服务“组织化”

强化组织协调,完善配套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有市场,但必须注重市场区位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品牌农业与乡村旅游、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旅游   乡村   市场   创意   区位   景区   注重   生态   区域   需求   特色   农村   功能   我国   农业   资源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