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我和老公旅游基本都是自由行,包括国外都是,仅有的几次国内当地“一日游”记忆犹新。最早一次是1999年在成都报的九寨沟,那时到九寨还没飞机,不跟团没法去,当然那不是一日。另外三次就是吐鲁番、纳木措、羊湖,也都是这种除非自驾到不了的地方。

因为他没时间,我便约上妹妹和外甥报了个4月17一24日的旅行团去了趟新疆。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跟团旅游,却发现旅行团有个自由行所不及的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导游的讲解,可以听到很多书本网络查不到的东西,这也是自由行的局限性。当然各人喜好不同,我们这次的地接导游是新疆大学毕业的,虽然不幽默更不会讲荤段子,但她的讲解知识性强信息量大,我喜欢听!下面我就把导游讲的新疆的那些事整理分享给大家。

【新疆棉的优质程度令人惊讶】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播种的季节,有的地已经种完了,盖着地膜,有的还在翻地,广褒的耕地上只零零星星看见人,因为全部都是机械化而非靠人力。导游告诉我们那种的都是新疆棉,这要感谢生产建设兵团。然后跟大家介绍了新疆棉。棉花检测是有国标的,拉丝标准是28厘米,而我们的新疆棉,短绒棉拉丝度是32厘米,长绒棉拉丝度能达到64厘米,是普通棉的三倍多。新疆棉质量好价格也高,因此都用于高端精纺,所以对于普通消费者并不常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听导游讲我才知道,原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央政府直管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平行的。导游说了一段话让人很感动,“兵团人把世世代代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们是没有军籍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但永不退役的军人!”当年他们披荆斩棘开垦成一块耕地交便到当地百姓手上,然后再去开垦下一块,就这样一点一点一块一块,把戈壁变成良田让沙漠成为绿洲,创造的是难以复制的奇迹!导游还讲了一批批内地的热血青年援疆的故事,有个湘妹子背着父母偷跑出来,说三年就回去结果把一生留在新疆。当时我就想一定买本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书看看。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还记得刀郎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吗?其中有句歌词:“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当年听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脑中有个问号闪过:汽车怎么停靠在八楼?这回听导游一讲一下解开了多年前的疑惑,原来是乌鲁木齐有个公交车站叫“八楼”。而这个八楼指的是八层高的昆仑宾馆,在1958年建成后,一度曾是新疆楼层最高、服务设施最好的宾馆,并声名远播。昆仑宾馆前的公共汽车站也因此得名——八楼。八楼曾经是西北五省第一家现代化宾馆,第一个用旋转门……,不仅给乌鲁木齐创造了很多的第一,也成为一代人永不磨灭的记忆!讲到九个当年王震将军麾下的老兵被发现并来到乌鲁木齐就住在“八楼”(她讲了很多很感人,我无法复述),我是眼中噙满泪水听完的,下车和我妹一讲,她说她也是。

【令人钦佩的哈萨克族】导游讲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北疆。我国56个民族在新疆基本都有,其中维吾尔族主要在北疆,以农耕为主,哈萨克族则主要在南疆,以游牧为生,哈萨克族能歌维吾尔族善舞。关于哈萨克族导游讲了很多,听后内心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哈萨克族是个奢夸的民族,他们舍得花钱也不存钱,非常讲究仪式感,凡一生中重大的事情都要经过公开隆重的场合的认可,要穿着盛装在大庭广众见证下完成。包括男孩割礼、女孩成人、求亲、成婚等等。导游还举了几个有趣的例子。比如“姑娘追”,它是借助表演马术,男女青年互相结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 比赛开始先由由小伙子追姑娘,向姑娘说俏皮话或倾吐爱意,姑娘就算生气也得忍着。小伙子仰仗马快骑术好拦着姑娘兜圈子,不让她跑到终点。姑娘则施展马术设法摆脱驰向终点。到达终点即可返程,则由姑娘追赶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姑娘有权用鞭子抽打他,小伙子不得还手。那些说俏皮话惹恼姑娘的小伙子,就可能挨上狠狠的几鞭。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她就舍不得狠打只是虚幌,有的打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为让小伙子快跑暗中使劲。

哈萨克族是个注重传承的民族。年轻人找对象要隔七个村子,谈成后第一件事是先背家谱,要背七代,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近亲结婚。

男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东西是马鞭,一般都是长辈送的,女孩则是花毯。这个花毯是女孩出嫁时坐的,是妈妈用很多年手工编织成的,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便去织,把忧伤和不开心织进了花毯,女儿出嫁后便更加理解妈妈,是女儿和妈妈之间的联结和牵挂。

导游还讲哈萨克族是个很包容的民族,不存在婆媳矛盾,结婚后婆婆无条件接纳这个女孩,把她当成自已的孩子一样。哈萨克族信奉女人如果得到婆婆临终前的认可和祝福,那到她自己临终时就会升入天堂。

哈萨克族还是个极重孝道的民族,在草原上碰到老人,年轻人要退后三步让老人先走,老人的床要高出三公分还是三十公分(这个我没记清,有知道的朋友吗?),所以到哈萨克族家庭做客高的床是不能坐的。哈萨克族没有乞丐没有弃儿而且零离婚。作为游牧民族,需要不停转场所以居所不固定,如果谁在草原上碰到老人或孩子流落,一定会带回家,先帮他寻找家人,如果找不到就会一直赡养。互帮机制维系的特别好,谁家有难大家帮,女主人记下谁送了什么,然后这个家庭便开始只吃白食不吃红食,所谓白食就是奶制品,红食就是牛羊肉,直到把债还清了才会吃肉。

以上都是整理转述导游的讲解,其中是否有误我也无从考证,总之我觉得很有趣就分享一下,如果有网友发现记述偏差请指正!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天山山脉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机械化播种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哈萨克族民居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孩子们放学了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楼兰秘烤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维族人家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美丽的古丽


听新疆导游讲的那些事

葡萄架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新疆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南疆   花毯   导游   白食   乌鲁木齐   俏皮话   终点   小伙子   姑娘   老人   宾馆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