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遇见美好目的地#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不但山势雄伟,拔地通天,人文景观内涵奥妙,而且水系发达,有“山多高,水多高”之说。从岱顶至山下,溪水争流,泉水清澈。据统计有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可以说蕴灵动于壮美,藏造化于神秀,山高水长,风月无边。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冬季的泰山中溪已不见往日的溪水奔腾


在泰山七十二名泉中,因泉水的变迁也在不断更新。在宋、元时前三大名泉是白鹤泉、玉液泉、王母泉。至明嘉靖年间,白鹤泉因举人封尚章建封家池更加有名,一跃成为七十二名泉之首。待其被人为堵塞后,泰山前三大名泉就成为广生泉(醴泉)、玉液泉、王母泉了。所以说,最早的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是白鹤泉,那它为什么要被人为堵塞呢?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白鹤泉石刻


在泰山环山路与红门交叉口南行约100米,在红门路东侧,有一小公园,园入口处只见一双层坊额石坊矗立眼前,坊宽约2米,高约6米,上刻“玉皇阁”、“白鹤泉”,两侧石柱上嵌刻一副楹联:庙貌巍峨威镇千山灵佑,神光普遍恩敷万国咸宁。”穿过石坊,前面是一小型水池,因冬季严寒干燥,池中已没有了池水,露出光秃秃的池底。在水池东北侧,岸畔上屹立一泰山石,上刻“白鹤泉”字样,这就是曾被誉为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的白鹤泉。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玉皇阁”、“白鹤泉”石坊


沿着园内的鹅卵石铺砌的小道缓步前行,在水池北首,有一观景凉亭古色古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彩绘浮雕。凉亭下方立柱间,长条木凳连为一体,供游客休息观景。凉亭北侧的翠竹在寒风的摧残下,已泛起枯黄。在凉亭西出口处,一株造型奇特的古树横卧在小道左侧,弯弯曲曲,一直探身到水池上方。每年春秋季节,这儿绿树环绕,水流潺潺,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是游客、市民歇脚观光之所。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观景亭


白鹤泉原址位于现在的红门路岱宗坊北路西,《泰山道里记》中曾记载:“北为玉皇阁,白鹤泉故道也。《岱史》中记载:“泉冽味甘,异于他水。”《泰山小史》说它:“泉出一天门下一里,水西南流。”据载,明朝嘉靖年间,举人封尚章曾在白鹤泉侧修建别墅,引泉水建水池,名曰封家池。因泉水清澈,日夜流淌,风景极好,引得当时的达官显贵都到这儿吃喝玩乐。封举人去世后,他的家人无力再招待,又得罪不起,于是就用大锅将泉眼堵塞,使其消失。传说济南趵突泉却从此喷珠吐玉、奔泻流淌,于是有了“闷了白鹤泉,出了趵突泉”的谚语。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岱宗坊


明万历八年,在泉旁边建造了玉皇阁,供祀玉皇大帝。乾隆十八年,时任泰安知县冯光宿又在阁前建造石坊,上刻“玉皇阁”、“白鹤泉”。2003年,军分区干休所施工建设过程中,曾发现了众多的泉眼。当时的泰安很多有识之士纷纷奔走相告,要求重建白鹤泉。但终究无力阻挡城市发展的脚步,最终白鹤泉被掩盖在宿舍楼之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冬季的“白鹤泉”已干涸


为保留白鹤泉之名,2006年红门路拓修时,石坊被移至现在的位置,并在旁边建造一水池,名曰“白鹤泉”。可以说已经名不符实,但是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古迹将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虽甚可惜,但时代变迁的步伐不可阻挡!如何把更多的古迹留给后人观赏,把内含其中的文化传承下去,值得每一个城市建设者用心考量!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拓修后的红门路


你到过白鹤泉吗?你知道的已消逝的古迹名胜有哪些呢?欢迎留言!

它是泰山七十二名泉之首,与济南趵突泉联系密切,为何名不符实?

现在的傅公街


温馨提示:乘坐3路公交车在红门路白鹤泉站下车南行,即可到达,免费游览!


#元旦跨年去旅行##遇见美好目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趵突泉   泰山   建水   泰安   玉液   名不符实   泉眼   举人   门路   凉亭   白鹤   济南   溪水   古迹   水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