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岱庙,位于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名山”的泰山南麓,古称“东岳庙”,又叫泰庙,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保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式建筑。这儿松柏虬枝漫展,银杏参天蔽日,亭台古朴典雅,楼阁巍峨庄严,盆景千姿百态,花卉万紫千红,庭院深深,古木森森,环境优雅,别致静谧,每年都会吸引了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在汉柏院以北、东华门西侧有一小巧玲珑的四合院建筑,是岱庙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因它临近东华门,又是清朝乾隆皇帝祭祀泰山时驻跸住宿的地方,因此得名“东御座”。始建于元代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当时的达官贵人来泰山时用以住憩之所。至明代时改称“迎宾堂”。 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敕令拓建,并改为驻跸亭,成为皇帝御用之所。分别在第七次(1771年)、第十次(1784年)祭祀泰山时驻跸于此。

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沿东御座东门即长城花门拾阶而上,但见门上方灰瓦覆顶,檐下雕梁画栋,朱红色大门与围墙尽显雍容华贵。跨过大门,走进院内,前方约3米处有一门横跨于甬道两端,两根石立柱支撑巍然耸立,顶上覆盖灰瓦,这就是西仪门。在甬道东首与东华门连接处,还有一门,门下矗立“回避”、“肃静”等衙门指示牌,这就是东仪门。“仪门”,明、清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是官员坐轿、骑马的起止点,也被称为礼仪之门。

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在院南侧有一影壁墙,为仿制的九龙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正对大门作屏障之用的墙壁,也称照墙、照壁。影壁是由“隐避”谐音演变而来,即门内为“隐”、门外为“避”,统称影壁。墙下两侧摆放着泰山松盆栽,威严庄重。在院东南角有一小道直通前方的汉柏亭。与九龙壁正对的就是北侧的东御座大门。在大门中间上方悬挂一匾额,四周金龙盘绕,匾额藏蓝色覆底,书三个鎏金大字“东御座”,系当代书法家李传周墨宝。

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穿过大门进入其里,在台阶东西两侧松柏下各矗立一石碑,其中东侧为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高275厘米,宽114厘米,原在泰山西南麓青帝观殿西,后被损毁。现此碑仅为9块残石与砖石拼凑而成。西侧的玻璃护罩内就是有“千古一碑”、“名山刻石之祖”之称的秦刻石残字碑,清代藏书家王家榕曾赞其:“零星两片石,卓越两千年”。原在泰山碧霞元君祠内,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诏书。后几经辗转,今只剩10个残字,其中7个完整可辩,堪称稀世之宝,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东西两侧各为一配殿,放置乾隆与泰山图片、资料,供游客观览。北侧五间正殿高筑台基之上,登上石基,见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布置其中,配以金丝绣古器型的挂屏以及文房四宝。被誉为泰山“镇山三宝”的“温凉玉雕花圭”、“沉香狮子”及“黄地兰花瓷葫芦”就陈列于此。在龙座上方有一匾额,书“勤政亲贤”,两侧镶刻“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原是雍正皇帝镌刻在故宫养心殿的一副楹联,现置于此,也反映出了皇权的乾纲独断。

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东御座是乾隆帝祭祀泰山时的居住地,内有泰山“镇山三宝”及“千古一碑”的国宝秦刻石,现已成为岱庙著名景点,每日到此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观赏文物的同时,更要爱惜它、呵护它!为后代子孙留下这千年文化瑰宝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乾隆帝祭祀泰山的居住地,内有“千古一碑”,距今已2200年


你到过岱庙东御座吗?你对东御座这个景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泰山   至正   真宗   祭祀   千古   名山   影壁   匾额   甬道   景点   松柏   大门   游客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