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上初中期间记忆最深的一篇课文《木兰辞》中提到的“天子坐明堂”中的“明堂”竟然就在我们大同市里,而且遗址就在现在的柳巷里,这让我没有想到,倍感荣幸。

前面提到《木兰辞》,我说是我记忆中最深的一篇课文,倒不是说文章的内容如何如何,而是这里面有其它的故事。我现在除了能把这篇课文倒背如流外,我还回忆起当年学这篇课文时,发生的一起“事件”,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记的那天上语文课时,学的就是叙事诗《木兰辞》。老师讲完课后,给我们布置了作业:要求同学们利用两个自习的时间,把这篇古文都背诵下来,然后抽查,当时规定谁先背会谁就可以提前回家。我们一听这“待遇”,就都“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调皮捣蛋的人他是不放过任何机会的,这大概说的就是当时的我们。我和周围的几个同学商议:咱们能不能把“安能辩我是雄雌?”,给它变成“安能辩我是母狼”呢?怎么样?几个同学一听“哄”的一笑:“同一意!”。随后我们几个边笑边背把“安能辩我是雄雌?”给改成了“安能辩我是母狼”。这大大激发了我们背课文的“积极性”,大家背的特别的起劲儿,尤其是念到有“母狼”的那句话时更是提高了嗓门。但我们当时有约在先:到老师抽查的时候一定要背原文,不能背改过的句子。

上完两堂自习课后,老师开始抽查背课文,前面的几个同学背得都不错,顺利过关。接着老师又叫到我们一伙中的一位师姓同学,让他站起来背诵《木兰辞》。你还别说,我这位师同学还真的不含糊,前面背的是滚瓜烂熟,教室里的同学们都鸦雀无声地听他背诵,老师站在讲台上踱来踱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师同学在这种氛围下也来了劲儿,背的更快了,表情也有了:抑扬顿挫,眉飞色舞。当背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时,他没有收住,糟糕的是他们没有背原文,而是背成了“安能辩我是母狼”。“哄”的一声,教室里好像是一下引爆了似的,倾刻间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再看看此时的老师气的脸都白啦……。我的那位师同学这时也羞愧难当趴在了桌子上,不敢抬头。完了,演砸啦!下课后我的那位“母狼”同学对我穷追不舍,绕着校园打我,说是我出的这馊主意,让他出了洋相。再后来我们几个和“母狼”相关的同学都统统地被“约"到了办公室里被老师狠狠地剋了一顿。

这就是我和《木兰辞》的不解之缘,当得知木兰辞拜天子的“明堂”就在我们大同市时,我就更渴望能够早日地拜谒一下这“明堂”,了却一下我多年的夙愿。

在拜谒明堂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功课”,查询了一些有关明堂等方面的资料,以期介绍给朋友们,以便大家能够进一步地了解我们古都大同,了解北魏明堂。

我们大同北魏时期称平城。从宣武皇帝拓跋圭的398年迁都平城,到孝文帝拓跋宏493年离开平城迁都洛阳,共经历了八位皇帝,建都近百年。

北魏平城明堂是中国历史上四大明堂(汉长安明堂、北魏平城明堂、唐洛阳城紫微宫正殿、北宋汴梁明堂)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在原址上修复的明堂。

北魏平城明堂是由尚书令李冲设计建造的。

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年(486)秋七月“诏起明堂、辟雍”。后又记载:太和十五年(491)冬十月“明堂、太庙成”,历时五年。

《水经注.漯水》记载:平城“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堂九室,而不重隅也。

有文献记载:明堂创始于皇帝,夏代叫“世室”,商代叫“重屋”,周代以后才开始叫“明堂”。为什么叫明堂呢?古时有“上圆法天,下方法地”,故“天称明,所以命名为明堂,”我们现在看到复建后的明堂建筑它就是上部呈圆形下部为方形。这大概便是明堂名称的由来吧?

明堂一般是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

今天我要去的明堂公园是2010年5月在原址开工建设的,历经6年建设完工。工程分为展览建筑,明堂主体、四门、围墙等,总建筑面积为6702.88平方米。

我乘坐的公交车在明堂公园附近的站点下车,然后来到了公园的南门,准备从南门进入明堂公园内。

公园的南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阁楼式建筑,楼门一体。在楼门的入口处有匾额上书“明堂”二字。从南门进入公园内,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正前方的一座上圆下方穹宇式的重檐建筑,它古朴典雅,恢宏壮观,酷似北京天坛的祀年殿。这就是复建后的明堂主体建筑。现为“北朝艺术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让人目不暇接。值此暂不赘述,待以后再单独行文介绍。

整个明堂公园在建设时,既尊重遗址的历史原貌,又考虑到了公园的娱乐休闲功能,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堪称完美。你再看此时的公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歌声缭绕,舞姿蹁跹,水池绕园,好一副盛世景图。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赏景的过程中,其实我的心里一直再催促我:快一点赶到明堂遗址旁,我要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花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地方。当时木兰拜见的天子就是拓跋宏孝文帝。

北魏平城明堂遗址是经过I995年、1996年、2015年三次科学发掘,最终探明了北魏平城明堂的遗址布局、覆盖范围,它与《水经注.漯水》记载的完全一致。

又据清道光《大同县志》记载,此处原名八圪瘩。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占领期间修飞机场才将8个圪塔连同中心台基上唐代因址而建的魏孝文帝庙残址夷为平地。这进一步说明遗址的准确性。

遗址是在公园的北门东南方向,四周被绿树环抱,整个外部造型呈土台子状,外面用绿色防护网包裹,如果不是问园内的路人,你真的是很难找到它的遗址,还以为是园内的一处建筑施工点呢?

遗址为什么建在东南呢?有史书记载:“明堂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丙巳之地”是什么意思呢?“丙巳之地”就是东南方。这对一个国都来说,是一个明确的坐标点。这也为大同市的古城复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继续循绿台前行,终于在台子的一侧看到了“北魏明堂遗址陈列馆”几个大字,它的旁边就是进入遗址的入口,在入口处登记信息后,沿阶梯而下进入地下明堂遗址现场,整个遗址便一览无余。遗址上的实物和地表场景都保护的非常好,虽然是近在咫尺,但你是触摸不到的。它用栏杆和栈桥把遗迹隔开。在中心台基上有大屏幕正在滚动播放北魏都城时,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还有掠城夺地的战争场面,但最吸引我的是明堂大典的盛况画面,当动画中出现众大臣参拜天子的场景时,我还真的是翘首寻找木兰的身影,真正的来了一回时空穿越……。

我通过看动画图解、实景观看,我知道了这个遗址是由明堂的中心及东南西北共5个建筑遗址、夯土台基和外环周边四个台基及一条环形河道组成。你从遗址上很清晰地看到:它的外部是一个巨大的环形水渠,环形水渠的中央地表下有正方形的夯土台基,厚有2米多,边长42米。这个中心建筑就是当时明堂的位置,台基的上层就是灵台,周围的环形水渠称辟雍(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象辟,辟即为壁)。你还会看到渠壁和石坝以砂岩方石砌垒,渠底有片石和碎石铺垫,工程十分的考究,不愧为是皇家建筑。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拜谒“明堂”,一个曾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从遗址馆依依不舍出来,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说心里话,我为我们大同市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有保护的如此好的遗址而感到庆幸,同时我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目睹到一个更加完整的北魏明堂遗址(据介绍,仍有部分遗址在附近的居民楼下面。),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明堂   水经注   大同市   木兰   台基   北魏   魂牵梦绕   环形   南门   课文   天子   遗址   公园   同学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