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哥的乡愁


俊哥的乡愁


俊哥的乡愁


俊哥的乡愁


俊哥的乡愁


俊哥的乡愁


俊哥的乡愁


俊哥的乡愁

彭家村

转眼离开彭家村已经38年了,我也由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50岁的油腻大叔。

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回彭家村一至两次。但是40岁以下的彭家人基本上​都不认识。

彭家村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个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40年前的土坯房变成了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小别墅,小汽车基本也普及了。人口也由100多人变成了三百多人(还不包涵我们这些户口已经迁走的人及其后代)​。

大家也由单纯以种地为主的农民变成遍布各地的以铝合金产业为主的各种店老板。以前村子里的人基本常年呆在村子不出门,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熟悉。现在同村之人也只有过年才回来这二十来天,元宵前后基本都要出去,奔赴各自奋斗的城市。

我的爸爸妈妈、那些看着我长大、叫着我乳名的叔叔伯伯、大妈婶婶们​大多已经长眠在彭家的祖坟山上,让我深刻领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门前的那条河承载了我童年许多​的欢乐记忆:游泳、嬉闹、捡别人炸鱼后的漏网之鱼、每一次洪水的时候捡上游冲下来的木材(柴)。当然也留下了永远的遗憾,88年还是89年那条河带走了堂侄子彭海云,当时我刚刚参加完高考,每天下午都要去河里游泳。如果他还活着也有40多岁了。

其实我们彭家村搬迁到这里也只有44年的历史。1976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我们一公里外​老村子。在老基的记忆还有很深刻的印象。

其实我们村现在的位置是相当不错的,每一次站在我家阳台上瞭望门前的这条大河,河水清澈见底,心情都非常舒坦。

村子整体上坐北朝南,背山面水,非常开阔,视野极好。一排排的乡村别墅规划有序,每一家门前都有可以连通小车的水泥路,都有一个开放式小院。距离南昌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曾经3公里外的县城,小时候感觉很远,现在我们已经是县城的一部分。

由于征地的原因,我们村子变得越来越小了。由于年轻人都出去了,村子平时是空心村,显得缺乏生机。

曾经的西瓜地、菜园、稻田大多已经被厂房、工业区所替代,剩下为数不多的田地也大多荒芜。村子西侧的小山、水库已经被填平,变成了一片开发区。

我们彭家村曾经是一个单一彭姓村,近几年有了其他姓,他们在村里买地建房。

儿时的伙伴许多都做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兰,长的好看又漂亮,现在还是好看 ,不过已经有小孩叫她奶奶了!

小时候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堂兄堂嫂们大多已经老去,堂侄子及他们的后代基本不认识。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彼此共同语言已经不多。退休后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村子来?人来是很容易,曾经熟悉认识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大河   土坯   炸鱼   乡愁   侄子   村子   洪水   村里   后代   县城   门前   小时候   游泳   好看   熟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