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重建》:70多年前,费孝通就给中国经济开出了药方

1947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历史课本上一定都看到过。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联年的战争让中国不堪重负,而国民党政府仍然在发动着内战,让本来就脆弱不堪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但有志之士还是在为中国经济思考着未来,为中国社会进步而操劳着,而研究者。费孝通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

最为社会学家,费孝通致力于对之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考察,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社会形态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改变中国现状的方法。因此他在那段时间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调查文字,就有了后来的《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这样两本书。《乡土中国》论证了我们的整个宗法社会,而《乡土重建》就是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出了药方。

《乡土重建》:70多年前,费孝通就给中国经济开出了药方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被打开国门,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中国近代如此落后的状态呢?这一定是所有学者思考过的问题,费孝通也一定是系统的思考了。他得出来的结论也一定是正确的,那就是中国在工业上落后了。中国传统社会一直致力于农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土地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土地上才有着生存的希望,中国人口如此众多,而中国土地如此的稀少,土地虽不能完全养活所有人,而农民还必须以一些手工业来补贴生活。而这就造成了中国人被牢牢的绑在了土地之上,中国的经济也被绑在了农业之上。这就是中国经济当时的的现状,是一种纯粹的小农经济。

而相比于西方的工业化经济,中国社会必须要变革,只有变革才有出路。小农经济还有着他固有的韧性,他只能越来越弱,它会瘫痪,但不会崩溃。这就成为慢性的折磨,崩溃还有着重新开始的机会,但瘫痪就是一种消耗,一总一直不断的消耗。

《乡土重建》:70多年前,费孝通就给中国经济开出了药方

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把这种格局打破,这就是费孝通提出的核心观点:在乡镇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化体系。面对于中国乡镇特殊的现状,把工业发展从都市走入乡土,这就是在费孝通眼中最佳的发展办法。而工业发展必定需要资本,资本只能从民众中节约出来。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享乐的需求是要革除的,就是作者所说的要过一直“不饥不寒的小康生活”,这就要求把地主阶级的特权打破,把这个“寄居的阶级”从社会根除。

《乡土重建》:70多年前,费孝通就给中国经济开出了药方

费孝通的药方在当时社会是经过他认真考察总结的观点,我们无法评价他的观点对与错,毕竟他的这一套体系没有能真正实现。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经济走的什么样的道理呢?其实还是和西方一样,在大城市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再往乡村去渗透。中国经济在都会的发展已经面临饱和的状态,必然要面临走进乡土的问题。现在重读这一本《乡土重建》,虽然不一定能有指导意义,但还是可以打开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毕竟这种乡村调查报告对于我们还是太少了。#阅读的温度##全民荐书人##乡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药方   中国经济   乡土   鸦片战争   小农经济   中国   乡镇   乡村   消耗   落后   现状   观点   土地   社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