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从古至今死囚犯是不被人们同情的人,除非是被奸臣所陷害,古代也是有法律规定的,犯了死罪的人,就要杀头。在中国古代虽然都是君权至上,可也是需要法律来维护,才能赢得民意得人心。对于犯了重罪的人,会被最高司法部门裁决,然后才能处决?

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其实古代的法律也跟现在的差不多,只不过古代没有现在的高科技的破案技术,因此冤家错案是比较多,毕竟古代刑侦手段尚不发达,所以在定了死罪之后,不立即执行惩处犯人,这样才能留出时间好给漏洞纠错,不至于等到发现冤假错案的时候,犯人已经执行死刑完毕了。

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唐朝1658年的时候,就把秋后问斩确定下来,成了一种被称为秋审的制度。为了保证案例公平公正,减少冤假错案发 生的概率,同时还采取其他的措施。比如在626年—649年间,因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清正廉明,所以犯死罪被判处死刑的人很少。

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唐太宗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才能,在他执政期间,唐朝的各个方面都治理得有条不紊。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唐朝全国的死刑犯极度减少。632年的时候,全国的死刑犯不到300人。

由于刑部对死刑犯非常重视,他们仔细查验核对案宗,确保无误之后,再把死刑犯的名单给皇帝过目。最后由皇帝进行裁决。唐太宗一般都会去牢房里面亲自视察一番,通过和犯人们的询问,之后评定是否还有冤假错案。

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去牢房里视察罪犯时,询问罪犯们是否有冤情。他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唐太宗心里很是满意,他对刑部踏实查案,没有用其他的方式屈打成招给与肯定,犯人们都已伏法。

但是,在唐太宗视察死刑犯时,死刑犯他们向唐太宗诉说:他们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唐太宗看到犯人们都如此坦诚,唐太宗的心里却又带着几分苦涩,这些罪犯都快要执行死刑了,在世上的时间不长了,唐太宗看到罪犯的忏悔表情,想到他们在秋后就要被斩,没有跟自己的亲人见面的机会,他的心里也是觉得不好受。于是牢唐太宗和犯人们约定,他们在处决之前可以回家探望亲人,交代后事。但是在行刑之前必须回来。犯人们都答应了并做了保证,因此罪犯们获得了一次回家的机会。

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由于这些罪犯,都是要执行死刑的罪犯,当时有很多人都反对唐太宗这样做法,因为这些人是面临死刑的罪犯,他们能说话算数吗?要是出尔反尔,到时候一去不复返的话,后来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是唐太宗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下令直接把死刑犯放了,让他们回家看望自己的亲人,给罪犯最后一个机会。

唐太宗放30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回来一看傻眼了



事实证明,这些死刑犯人并没有让唐太宗失望。他们的确很守信用,在最短的时间很快就回来了。而且300多名犯人,没有一个死刑犯人选择逃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犯人是真的悔过了。唐太宗觉得这些死刑犯,可以再给他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于是唐太宗下令将这些犯人全部赦免了。这件事赢得人们的赞扬。感谢您的阅读,你对唐太宗赦免死刑犯的事有什么要说的,欢迎评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秋后   屈打成招   冤假错案   刑部   死刑犯   死囚   死罪   牢房   犯人   罪犯   唐朝   死刑   亲人   古代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