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拔苗助长,切忌幼儿园“小学化”

  当今社会,幼儿园“小学化”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追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中国教育中根深蒂固,中国式教育被社会、家长和学校迫不及待的推上了高铁,飞速向着目标前进。

不要拔苗助长,切忌幼儿园“小学化”

  现如今,家长为孩子挑选幼儿园更加关心幼儿园是否教拼音、学数数;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好、玩的开心最重要,但是到了幼儿园毕业那一年也开始焦虑,因为周围的负面消息太多,不少家长反映,因为目前多数孩子在幼升小期间上了补习班,所以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并非零基础教学,教学速度快,没有提前学习数字、拼音的孩子到了一年级学的比较吃力。因此,在家长的焦虑与追捧之下,社会教育机构开始热衷于开展幼小衔接教育,而小学教育也被水涨船高的提高了教学目标,加快了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家长、社会、学校将中国式“幼小衔接”推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幼儿园“小学化”成为普遍现象。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治理任务包括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以及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不要拔苗助长,切忌幼儿园“小学化”

  该通知一出,有的家长叫好,认为幼儿教育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的家长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了小学跟不上怎么办;教育机构更是叫苦连连。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快乐的童年;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以迎合社会需要为其盈利基础;作为学校,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但也有教育任务与教学目标为量尺。因此,笔者认为,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乱象,政府部门必须多管齐下。

不要拔苗助长,切忌幼儿园“小学化”

  家长的选择是目前幼小衔接教育能否走向健康的关键。做好家长方面的工作,一是权威部门要多发声,通过推荐读本,专业解读等方式让家长从更权威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幼儿教育,也有助于缓解一些家长因对幼儿教育缺少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及从众心理。二是宣传手段要多样化、亲民化,通过微信、微博等受众面较广的网络平台建立官方公众号,宣传、推广适龄教育,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观念,顺应孩子的心智发展需求。只有家长们停止无限前置“起跑线”的动作,社会的教育机构在这个利益面上便失去了消费群体,孩子们才能够重新站在轻松、公平的起跑线上,小学一年级的零基础教育才能更好的回归。


  对于社会教育机构方面,教育部门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织大织密网格化的监管平台,对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教师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加大惩治力度,建立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为健康的幼儿教育保驾护航。只有对社会的教育机构标清戒尺,方能倒逼教育机构将利益链条纵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度,实现社会与家长利益的双赢局面。

不要拔苗助长,切忌幼儿园“小学化”


  小学教育的提速与社会、家长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从事教育数十年的优秀教师表示: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很重要,同一个班里,相差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知识的接受程度、能力方面,都会有一定差距。虽然不提倡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但是目前学校每年接到的教学任务繁重,逼的老师透不过气来,教学速度快也是无奈。因此,希望教育部门能在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如果家长和社会教育机构都放慢了脚步,是不是有些知识可以晚一点再学?


  孩子的成长教育只有一次,他不仅仅需要父母的呵护,更需要社会、政府多方的保驾护航。孩子的成长不怕跌倒,怕被错误的教育所欺骗;不怕汗水,怕汗水浇灌不是梦想而只是书本;不怕学习,而怕学习占据了他唯一的童年。孩子,我们能给你什么?希望是快乐的童年。(刘林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幼儿园   小学   拔苗助长   教育部门   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   幼小   焦虑   汗水   拼音   童年   家长   利益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