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图为: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宣传队演员李晓薇


到了我们这个年岁都有一种知青情结。知青岁月是一首用炽热的激情与坚定的意志谱写的人生乐章。我们在艰难困苦中铸就了一身铁打的本领,在大浪淘沙中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履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抒豪情,立壮志,战天斗地,重新安排河山,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以大无畏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参加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着青春,改变着面貌。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图为: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十连上海支边青年下班

这是一个时代的痕迹,一个挥之不去的记忆。我们为那片热土付出了青春年华,也是那片热土培育了我们坚毅不拔的性格。每当回忆起那段无怨无悔的历史,我们都有一种敬畏,向往事致敬!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图为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13连孟秀娟

1975年我怀揣美好的憧憬告别了母校,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149团13连,当了一名职工。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临毕业时,校园就沉浸在激情奔放的海洋里,有同学在黑板上挥笔抒写自己的豪言壮语,今天写得擦了,明天又会更新,更奔放的诗句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理想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一片干柴,在校园里越烧越旺,每一个同学都带着一种憧憬,向往着新的生活的开始,向往着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共产主义大厦,向往着能用自己的心血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带着美好的期盼走向新的单位。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13连孟秀娟与张玲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6连张秀华

149团13连最早属于团部一部分,现在的供热厂所在地靠路边的地方就是13连连部旧址, 70年代连部整体搬迁到了离团部只有一公里的36条田南边。原连部房子就由牛新平、刚荣、李金凤等几家职工居住了。新迁的连队很大,占了一个条田。连队有一万多亩耕地,有被誉为团场王牌条田的36条田,有三条自然沟,沟不长,几百米最长的一条沟近二里多,沟里长满了荆棘、红柳。每年的五月红柳花开了就是镶嵌在荒地里的一道风景。红柳花没有花瓣,是一种枝子花,特别鲜艳,闲时就会有人折几枝放到宿舍里,它的纯香会久久不散。后来,在兵团确定地名时,被定为:三道沟村。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兵团第八师149团李庆民、王尊奇、王宝敬、孟令贤。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11连战友相会李庆民,赵天佑、孟令贤等

这是一个在千古荒原上开垦出来的连队,具有光荣的传统。那个时候,遍地梭梭红柳,开荒队员们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用步子一步一步规划,哪里修渠道,哪里垦地,那里种树。当时学习苏联集体农庄的做法,开垦出来的地统一叫条田,条田按照序号编排,也就有了一号条田,二号条田的叫法。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和建设,到我去时,13连已经是团场的一个标杆单位。连队规划整齐划一,条田四四方方。职工住房全都是营房式的一字排开,每排三栋,每栋八家,栋与栋之间有道路、有林带。连队有自己的菜地、猪场、羊圈、马厩、机务、副业班、学校、卫生室、幼儿园、商店等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样样俱全。连队条田实现了林网化,职工居住绿树成荫。我上学的时候就在这个单位参加过三秋采摘棉花的劳动。我当时在食堂帮工,食堂的生活相当好,每天都有肉,每隔几天就要杀一头猪。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6连李新华、王淑华

我是9月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参加三秋大会战,采摘棉花,每个人四十公斤的任务。我们都是采摘棉花的好手,四十公斤对于我们来说小菜一碟,每天都可以早早下班,但班长不让我们早下班,要我们多做贡献。所以,每天都要采摘五十公斤以上才收工。那个时候感觉不到累,吃完饭后连里组织政治学习,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班这是常事,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加三到四次班,不是业余背秸秆腾地,就是植树造林,要不就到粮场去翻玉米棒,把玉米棒码得想城墙一样,防止玉米棒堆在地上发霉,加班一般都在二个小时。那一年十月,寒流来的早,涝坝里的水都结冰了,但地里的棉花还没有全部收回来。我们青年班的要把41条田的棉花采摘回来,到了地里白茫茫的一片,棉花上都结满了冰碴子,手冻得缩在口袋了不想拿出来。班长就折了一根树枝,在棉花行子里打掉结在棉花上的冰霜,我们就戴上手套在后面采摘,然后,把大家分成三人一个小组,一人在前面敲,两个人在后面采摘,棉花与棉桃一起摘下来,放到冬天剥棉桃。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团校牛新平、谭淑云,付明华、李爱玲。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土宣传队宋江秋、郭庆山

那个时候,工作环境是比较艰苦的。但精神世界里我们是快乐的。每一天的劳作都伴随着欢声笑语,我们一起定苗、一起浇水、一起打顶尖、一起秋收、一起三天三夜不下火线 ,我们偷过瓜,煮过豌豆角玉米棒,一起端起枪参加民兵训练,一起打靶归来。我们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替换四角职工回家过年。许多一起让我们成熟起来,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处事,学会了保护。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二营2连杨中茂,陈良伟、郭喜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那个时候,我时刻牢记着‘不虚度年华’的教训,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干了几个月的浇水工作后就被抽到连部做护秋队员。我学会了骑马,每天早上到马厩骑一匹枣红色的伊犁马,顺着连队每一块条田巡逻,保护着丰收果实。那一年发生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一位老职工的六岁女儿在团部参加大会后走散了。连里出动所有的职工去找。我一马当先,骑着马从早上找到晚上回来,把团部附近几个连队的条田,沟沟壑壑都跑了个遍,人累马乏,也没有找到丝毫的踪迹,很懊悔。后来,这个小女孩在一片荒滩被放羊的牧民发现了,送回了连队。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149团值班连付明华‘张健、伊红’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新疆兵团第八师学校教师钟麟、罗新梅等

当第一个月领到工资时,非常兴奋,当时钱不多,就20元,加上3元菜金也就20多元, 已经很满足了。自己能用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薪酬了。连队经常利用广播表扬劳动中突出的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回先进,就得努力工作。再苦再累没有说过一个累子,每天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四十年后我们重返故地

岁月的沧桑带走了我们的年华,却带不走我们的记忆。从那一天起我就有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住进了集体宿舍,第一次学会了骑马,第一次领到了工资,第一次走上舞台给职工作形势报告,第一次学会了赶马车,第一次…….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军垦岁月,不朽的精神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孟秀娟在放羊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基干民兵在军训

老照片,回不去的记忆

那个年代我们在一起,老三届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棉桃   连部   柳花   团场   玉米棒   团部   宣传队   红柳   马厩   连队   新疆   兵团   棉花   职工   岁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