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我们经常用甜来表达我们幸福喜悦的感觉,因为我们的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

麦芽糖是鹰潭地区著名的传统甜食。进入冬季农闲时节,鹰潭农村地区的百姓开始制作麦芽糖,用麦芽糖的香甜犒劳一整年的忙碌。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麦芽糖、蜂蜜和蔗糖,是中国古代三大主要甜味原料。其中,人们生产食用麦芽糖的历史尤为古老。相传,麦芽糖的生产始于殷商时期,古称“饴”,这也是为什么麦芽糖也叫饴糖的原因。《诗经·大雅·躲》中有这样一句话:周原朊朊,堇荼如饴。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周原这块土地多肥美啊,象堇荼这样的苦菜也长得像糖那样甜。可见麦芽糖历史之悠久,味道之甘甜。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不论南方北方,麦芽糖都是惹人喜爱的食品,越来越重的年味里满满的都是麦芽糖的甜味。北方有着“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民谣,南方流传着“家家户户买饧糖,廿四黄昏祭灶王。家长家娘密密拜,俱求好话奏天堂。”的诗词。旧时,家家厨房里,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饴糖供奉灶王爷,让他老人家甜甜嘴,并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而腊月二十三糖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这一天又叫“过小年”。这小小的糖果,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在余江区画桥镇,刘香英夫妇,依然沿用最传统的制糖工艺,做糖20多年。对于麦芽糖,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

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大麦、大米做原料。将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桶内加水浸泡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水淋芽,取出,将其切成碎段。将大米淘洗干净,在水中浸泡,待其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再将大米置于大饭锅内,大米蒸至无硬芯时,取出晾凉,并拌入已切好的大麦芽,避光发酵5小时至6小时。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淋芽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搅拌 发酵

食物中的转化在时光里悄然进行着。麦芽和大米的清香也在时光流逝中慢慢沁出,变成散发着丝丝甜味儿的诱人琼浆。

大寒节气是制作麦芽糖最好的时候。在刘香英看来,温度是熬糖的关键。将过滤好的糖浆倒入铁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汤汁渐渐形成焦糖色。挑起糖浆,分开后成透明薄膜状,变可捞出,置于盆内冷却。此时,麦芽糖呈琥珀状糖块。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除了熬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拔糖。用臂力对麦芽糖进行进一步塑形,这个过程称为拔糖。要将焦黄、黏稠的糖块一头固定,另一头由人工将面团似的糖块用力拧拉。柔软的糖块在反复搅拌拉伸中变硬、变白。快速拉动黏稠、沉重的糖块,可不是一件轻松活。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拔糖

韧性已经足够,此时要与时间赛跑。黏软的糖块在冬日低温的作用下,会迅速变硬,手上动作必须加快。在糖变硬之前,会根据当地人的喜好,包入花生、芝麻等馅料,揉搓成长条状。再用剪刀或者木棒,制作成一个个米白色的长条。

中国美食——江西鹰潭:记忆中的麦芽糖

闻着喷香,吃起来更是酥脆。恍若间隔多年的甜蜜又重聚心田。浓香甜美,溢满口腔。

如今,鹰潭人生活中的甜食越来越多,到终究比不过那一口麦芽糖来得更踏实。

时间在变,人在变,

不变的是回忆里让我们开心的味道,

和那些让我们保持愉快的小确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麦芽糖   鹰潭   灶王爷   饴糖   糖块   黏稠   糖浆   大麦   麦芽   腊月   江西   甜食   甜味   好话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