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井冈山,得知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来是这样来的

我的红色之旅当然会有革命圣地井冈山,在井冈山参观,自然要参观茨坪革命旧址群、黄洋界、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会师纪念馆,以及龙潭、主峰、水口、杜鹃山等历史和自然风光。

参观过程中,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我感受最深的是红军时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游井冈山,得知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来是这样来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纪律层面标志着红军从诞生时起就是人民的军队,完全区别于旧军队。

下面我们看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诞生的过程。

1927年10月下旬,毛委员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从遂川大汾经黄坳上井冈山,上山前在井冈山大井荆竹山的一个小村子宿营。

第二天在村边山路上集合部队,毛委员站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向部队简单的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后,告诉大家说:“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要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井冈山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绿林军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接着他宣布了三项纪律: 第一,行动听指挥; 第二,打土豪要归公; 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并且还对为什么要规定三项纪律做了简要的解释。

游井冈山,得知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来是这样来的

1928年初,红军部队打下遂川。毛委员找群众谈话,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群众意见归纳总结起来。在遂川县草林圩,当地老百姓向毛泽东提意见:“工农革命军好是好,可是,他们借了我们的门板去睡觉,还回来的不是原来的那一块,我家的门板是斗榫的,斗不上号,害得我找门板找了几天。还有啊,战士们睡觉用过的稻草遍地都是,成了牛栏了。”

毛泽东深知老百姓对那些烧、杀、掠、抢的旧军队历来是既害怕又痛恨,背地里骂他们是“丘八”,流传着“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顺口溜。毛泽东深入思考,人民军队一定要区别于旧军队,他集合部队,在遂川李家坪,宣布了六项注意: 第一,上门板; 第二,捆铺草; 第三,说话要和气; 第四,买卖要公平; 第五,借东西要还; 第六,损坏东西要赔。 毛委员还解释说:“损坏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虽说打破了旧缸赔新缸,新缸不如旧缸光,但赔了就比不赔好。” 为什么要上门板?以往红军部队借群众的门板睡觉,还的时候常常会搞错,现在要求还门板时一定要自己上回去,才不会搞错,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捆铺草呢?即是借群众的稻草垫着睡觉后,要捆起来,还其原一样。这说明红军队伍是不能进老百姓房子里的,红军行军路上秋毫无犯,睡在老百姓房子外面。

游井冈山,得知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来是这样来的

1928年4月初,毛泽东在桂东沙田,将过去陆续制定的纪律和注意事项综合在一起,并作了简单修改补充,正式定为“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予以颁布,并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在井冈山龙市红四军成立大会上,毛委员又重申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1929年春,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出发时,又增加了拉屎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两项。以后又改为:“院子打扫干净”和“挖卫生坑(厕所)”。

红四军在闽西转战期间,朱德和红四军司令部住进了坎市镇上一个名叫裕源店的商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书写在永定县坎市裕源店商铺墙上,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最早文字宣传语。

游井冈山,得知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来是这样来的

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流传着一些革命歌谣,歌谣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秋收起义部队带到井冈山来的,大都是北伐时期的一些革命歌曲,如《国际歌》《打倒列强除军阀》等;二是在井冈山当地的山歌;三是中华传统乐曲。红军战士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条例与《苏武牧羊》曲调结合,谱写成了《红军纪律歌》,歌词唱道:“红军纪律最严明,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公买卖,不相欺,保护小商人。行动听命令,不可胡乱行。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无产阶级工农群众个个都欢迎。”

《红军纪律歌》从此飘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城乡山水之间,激励着红军将士和工农群众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保卫苏维埃革命政权、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游井冈山,得知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来是这样来的

以后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又不断作出了完善。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才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 三大纪律: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 (一)说话和气; (二)买卖公平; (三)借东西要还; (四)损坏东西要赔; (五)不打人骂人; (六)不损坏庄稼; (七)不调戏妇女; (八)不虐待俘虏。

从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成了现在我们人民军队的“第一军规”,成为这支军队的传家宝和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井冈山   遂川   竹山   红军   纪律   革命根据地   门板   工农   和气   老百姓   军队   部队   时期   群众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