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观音菩萨石雕像长相特点

石雕观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佛教神佛,对于观音的形象,在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西游记》里观音菩萨扮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民间很多人都称呼观音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剧中观音菩萨是众多神仙中最亲民的一个菩萨,而在这一部电视剧的影响下,很多人对于观音菩萨越来越熟悉,而当时观音菩萨的形象便是仿照唐朝时期观音造像塑造的,相信大家都记得唐僧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介绍自己是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去西天取经,虽说这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但是在里面对于观音菩萨这个角色的把握必须是要在唐朝石雕观音造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西游记里面的观音菩萨描述会多少贴合我国唐朝观音圣像。

唐代观音菩萨石雕像长相特点

说起唐朝,在那时期,可谓是世界最强势的国家之一,不管是经济、社会、文化,还是与海外国家的交流多呈现多元化,以至于到现在很多海外华人都自称为“唐人”甚至出现“唐人街”这些都可以说明唐朝开放式的文化影响至深。同时,宗教也在唐朝这块土地上强势发展,最为著名的就有唐初高僧玄奘,佛教也在唐太宗的推动下,发展昌盛,全国各地建造了各种大中小型寺院,而这个时期的唐代石雕观音造像在追随隋朝脚步的条件下,开始有了自己朝代的观音菩萨风格,出现了一种更新型的,更显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特色,人物造型也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颇似唐代宫廷贵妇的形象、衣纹皱折也是线条流畅,富于节奏变化,同时显出衣物的质地轻薄、紧贴身上,更显得肉体的丰腴和体态的婀娜多姿,石雕观音造像从唐初到后来逐渐成熟,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

唐代观音菩萨石雕像长相特点

观音形象多变,自唐代以来石雕观音像以手持杨柳枝、净瓶的造型居多,也受到了普罗大众的认可和喜欢。唐代观音石像特征总结如下:

唐代观音菩萨石雕像长相特点

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

3.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4.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

5.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

6.衣纹流畅,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代特点。

7.鎏金泛红,具时代特色。

我国历经多个朝代,从佛教观音神像传入中土后,形象在不断的经历各种变化,形成了每个时期独特的观音造像风格,从而也为我们现代提供了对各个朝代经济、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唐代   中土   西游记   佛教   造像   丰腴   面相   石雕   体态   朝代   轻薄   唐朝   观音   长相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