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1、

花木兰留美


中国古代女性人物中,最被世界熟悉和喜欢的,恐怕就要属花木兰了。


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名声显赫,不得不说到1998年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的成功上映了。这部动画在当年获得了3亿美元票房,位列全球第七。除了商业上的成功,更是成功将花木兰这个中国古代女英雄的形象,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尽管这部影片在当年引进到中国市场的时候,反响平平,中国观众对于美国人画出来的花木兰,感到一种亲切的陌生感。这种尴尬其实并不罕见,任何一种民族性的文化,通过外人加工之后,多少会带有修改的痕迹。就好比美国的中餐,名曰中餐,其实了适应美国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若把这样的中餐端到中国人的餐桌上,一定也会显得陌生。


但至少美国人的动画片,把花木兰这个中国形象推广了出去,而且大多都是正面的。动画片里的花木兰,除了添加了一点好莱坞经典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她的忠孝勇敢,替父从军的英雄事迹并为改变,这也是花木兰这个形象最为核心的部分。


据说当年美国的编剧团队想要把花木兰去实现个人价值改成影片核心,她是为了逃离现实中将女性当成附属品的命运而奔赴战场,但是这个剧本在后来遭到了否定,因为编剧团队后来意识到,花木兰这个形象之所以能够流传上千年,是因为在家国有难的时候,她作为女性能够挺身而出,实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所最提倡的两大道德:忠和孝。

去掉了这个魂,那就真的只是一个徒有黄皮肤的女性形象,变成毫无特色的一个好莱坞角色了。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会在众多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中选择花木兰来拍电影,在此之前,花木兰是怎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几位中国留学生了,他们是第一批将花木兰介绍到美国的人。


整整100年前,1920年,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相遇,他们一个叫做张彭春,一个叫做洪深。他们都是因为当年中美两国之间“庚子赔款”留学项目来到美国,希望学成之后归国效力。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张彭春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洪深


尽管当时中美两国之间关系不错,但美国社会对于华人的映像还是十分不友好。由于欧美国家历史上流传已久的“黄祸之说”,再加上中国劳工在美国多从事底层工作,形象不佳,使得欧美国家对中国人误解很深。


这体现在他们的舞台形象中,当时出现的中国人形象,多为反面角色,而中国女性则更是以妓女和情妇出现。这让张彭春和洪深感到非常不快。


于是,两人找到当时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起排练了一场《木兰》的舞台剧,在美国各个高校连演八场,好评如潮,让美国人第一次了解到了花木兰的故事,更是将中国女性的正面形象进行了一次传播。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木兰》戏单


一位留学生在看完之后发出感慨:“我国文弱极矣,国人日趋于贪生畏死之途,置国家存亡于脑后。女会员所,其亦有深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木兰》不仅是在传播中国的正面形象,更是在激励着国人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2、

花木兰,为什么是美国?


花木兰的“种子”,就这样播洒在了美国。


张彭春和洪深两人学成归国之后,也像花木兰一样,为国家的兴盛而努力。张彭春后来成为了中国驻联合国代表,1947年还担任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洪深后来回国主攻戏剧和电影,成为了中国话、电影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但随着张彭春和洪深的回国,《木兰》舞台剧的谢幕,花木兰在美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消失”。


直到1998年,迪士尼才推出了动画片《花木兰》,让这位在美国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女英雄再度归来。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为什么迪士尼会拍一位中国女性的动画电影呢?这大概就是迪士尼这个造梦工厂选题的独到之处了。在此之前,他们还拍过日本、印度、埃及的人物,他们的编剧团队,就是从世界各地的传说故事中汲取养分和灵感,创造出极具“异域风情”的梦幻世界。


花木兰,作为一个如此独特的中国女性人物,被迪士尼拿去当成素材,也就不奇怪了。


即使是在中国,你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像花木兰这样独特的女性形象。后世尽管也有一些巾帼英雄,比如穆桂英、梁红玉,但她们都是依附于男性的形象,穆桂英挂帅的背影,是男人死了,偌大的宋国只能让一批寡妇出征,这多少显得有些悲凉和不合情理。而梁红玉更是因为有韩世忠这样的丈夫支持,只不过是一个配合的角色。


花木兰则不同,她是主动替父从军,国家一开始并不知道她是女性,而且她在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凯旋归来之后,才展现出自己的女性本色。


这样的戏剧性,自然是最吸引人的。


拍电影,人物本身的戏剧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了足够的戏剧性,才能够吸引观众,才能够卖出票房。如果不选花木兰而选穆桂英,那么肯定还要解释一番为什么宋朝要派一群寡妇上战场,作为牺牲军人的家属,应该是国家抚恤的对象,不应该再出现在前线。这个逻辑就很难跟美国观众讲得通,那么观众接受起来就很困难,难以产生共鸣。


而为什么当时是美国把花木兰拍出来而不是中国,无它,当时美国的动画电影制作水平领先,而中国的动画电影在《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之后,鲜有高水平制作出现,技术和艺术的差距摆在那里,不得不承认。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哪吒闹海 剧照


3、

只有最鲜活的生命,

才能被世界接受


就在张彭春和洪深的《木兰》在美国演出整整100年之后,2020年迪士尼又推出了真人版《花木兰》影片,而且饰演花木兰的,正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女演员,神仙姐姐刘亦菲。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为什么迪士尼又要把花木兰搬出来呢?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觉得花木兰这个题材有市场,能赚钱。


这其中肯定有考虑中国市场的因素,毕竟这些年好几部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都快赶上本土了。但为什么迪士尼会觉得花木兰这个题材,同样能够在美国有市场、能赚钱呢?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那是因为他们确信,一个鲜活的生命,能够被不同文化、种族的人接受,能够被全世界接受。


花木兰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花木兰的鲜活,和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我们从小学习的《木兰辞》,有没有发现,花木兰所处的时代,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代都不一样。那里面,称呼皇帝为“可汗”,“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而花木兰归来后亮出身份,并没有因为“欺君之罪”受到责备,反而被当成传奇英雄记录下来。


这种细节,和我们后来见到的越来越集权、腐朽的王朝格格不入,在礼教越来越严格,君权越来越强大的王朝,可以同样赞许花木兰的忠孝,但不会出现花木兰这样的人物。中国人在礼教之后开始变得和之前不同,崇文而不尚武,繁文缛节而失纯真,虚伪之人被誉为谦谦君子,唯唯诺诺被誉为持重老成。


而女性更是被物化为附属品,被礼教封锁在深闺之中,遵守三从四德,失去人之本色。


这也是为什么花木兰只能出现在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民歌之中,而后世绝迹。再出现女英雄的时候,就要等到“太平天国”的女战士了,洪秀全本就是一个反对儒家礼教的人,所以他才能允许女战士的出现,但很可惜那些女战士后来都成了炮灰。


所以,1000多年来,中国只出了一个花木兰,只出了一个这么鲜活的女性生命,这样稀缺的题材,被美国人拿去拍电影了,还大获成功。我们自己,将来也一定要拍一部超过他们的,自己的《花木兰》!


花木兰留美史:最鲜活的生命,才能被世界接受

我是异史君,欢迎关注华人志,记录500年华人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花木兰   哪吒   鲜活   木兰   礼教   美国人   美国   戏剧性   中国   动画片   观众   形象   生命   人物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