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责任应该怎样划分?

一般事故发生由电梯管理者和物业公司负责。电梯使用管理者负有电梯安全保障义务。当电梯发生事故或故障造成损失时,电梯使用管理者对受害者承担第一赔付责任。使用管理者承担第一赔付责任后有权对造成电梯事故或故障的生产企业、安装企业、维保企业、检验单位和使用人进行追偿。具体赔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工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电梯安全知识普及欠缺,也是发生电梯事故的原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梯门即将关闭,有些人强行挤入电梯或用手、脚、拐杖、棍棒等阻止电梯关门,长时间阻止电梯开关门引起门机堵转或打滑引起事故。(2)有些人在轿厢内任意拍打、刻画楼层按钮、轿厢 壁、轿门,或依靠轿门,或在轿厢内蹦跳打闹,这些可能会引起电梯误动作,将电梯卡住而引发事故。 (3)新楼盘在装修期间,一些业主将乘客电梯当作载货电梯来用,长期用木棍或水泥袋挡住门,在电梯内搬运石子、沙子等装修材料。更有甚者,将轿顶打破运输超长物体。运输材料过程中将地坎槽堵满杂物导致电梯门不能关闭,或电梯门变形,或轿厢变形,或轿顶变形引起电梯事故。(4)将电梯井道当垃圾桶使用,将装修的剩余材料顺着厅门与轿门的缝隙倒下,或将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倒入厅门与轿门的缝隙内,或宠物在轿厢内小便。灰尘、泥浆等常会使光幕失灵引发事故。


电梯事故责任应该怎样划分?

此外常见的电梯困人的统计分析来看,其主要原因还是在维护保养、日常安全管理、使用等环节。(1)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未能切实履行维护保养职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如不按规定的频次和质量要求维保,部件润滑不足、异物卡阻、零部件松动疲劳损坏后得不到及时更换调整、保护功能失效后得不到有效处理等;还有些维保单位低价争保揽保,不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维保人员,以修代保。(2)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日常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日常安全检查管理流于形式,对电梯存在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的物业管理单位拖欠维保费用,导致维保单位无法正常开展日常维护保养工作。(3)乘客不规范使用电梯等因素,例如,有的乘客乱敲乱撞层门、轿厢和操作按钮等零部件,有的用电梯运送水泥砂浆等货物而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这些错误的使用方式容易造成电梯安全保护系统损坏。此外,部分业主履行主体义务不到位,不支付电梯维保的费用,导致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维保单位无法按规范对电梯进行管理和维保。


PS:责任就应该明确,否则每次都是电梯背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乘客电梯   困人   电梯   赔偿金   缝隙   安全管理   管理者   残疾   乘客   零部件   事故   日常   费用   单位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