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正在从这个世界消失吗?

最近听说陪我长大的动物园要搬家了,于是去暴走两万步认认真真的逛了一番。游园出来,经过老城区以前早市所在的街道,迎面走来一位老奶奶。发色灰白,走路时微微驼背弯腰,迈着小步慢慢走着。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最近常常暴走于各个公园广场遛弯儿,穿梭于新旧城区街道间散步,却似乎是第一次碰到一位老年人。

老年人正在从这个世界消失吗?

老年人这个概念已于经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小时候记事开始,奶奶就被自动定义为老年人,想来奶奶那时也只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但体态、健康状况、包括外形与如今的五六十岁的确是完全不同的。

老年人正在从这个世界消失吗?

那时候每天在前后院玩,或是逛早市逛公园,也常常遇到很多老爷爷老奶奶,提菜的时候也会走走歇歇,聊天的话题也离不开生病酸痛,但也是每天出现在楼下、菜场、公园等等基本的社交场合,每天回家也要煮饭照顾孙子孙女,替儿女操心也偶尔拌嘴。这大概是那个年代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常态。

如今五六十岁的确算不上老年人了,老年人也很难真的用年龄去定义和划分。倍受尊敬的钟南山院士,八十几岁依然在科研抗疫一线;我的瑜伽老师,七十几岁仍然每天练习,仍然可以稳定的倒立,也依然热衷于冲浪运动。年龄不再是绝对的分界线,但身心状况的不同是真实存在的,身心的年龄比身份证上的年龄更准确的定义着“老年人”这个群体。

因此,活跃在广场上跳舞、活跃在公园遛弯儿的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已经不是当下定义里的“老年人”,而真正身心状况步入老年人阶段的人群们似乎从公园、广场、菜场、甚至小区院子里大面积消失了。

老年人正在从这个世界消失吗?

我们隔三差五就会关注一下日本年轻人的“社会性死亡”,但又是否发现,疫情之前,日本的老年旅行团却是活跃于世界各大著名景点的。北美的街道上常常看到推着四脚拐杖缓缓前行的老年人,之前在澳洲也常常遇到开着车去超市采买的老年人,走起来虽然步履不及当年轻盈,油门刹车可是踩的十分顺脚。而我们的老年人却似乎面临着“社会性失踪”。

经济状况改善,老年人住进了高档的小区楼房,却也许失掉了社交圈与熟悉的生活空间。作为群居动物,社交需求无论多少仍是一个基本需求,失掉社交圈的感受或许可以试想一下断网居家的日子。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新鲜与未知,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走下坡路的身体和头脑状态之下,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不安全感可想而知,足不出户也许就不足为奇了。

儿女各自独立,如今家庭观念不断转变,曾经追求的四世同堂变做现在的自立门户各自安好。传统的老年人生活常态也发生了转变,儿孙不再是生活重心和价值感的来源,却又因为城市生活的不断升级而跟不上节奏,不再那么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于是很多人回归了对土地的眷恋,养花种菜,这还蛮好。如果深居城市远离土地,找回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也不错。但最难处理的大概是曾经被家庭和社会捧到制高点的价值感与当下的落差。但这里也只能是各有各的修行了。


老年人正在从这个世界消失吗?

我们的社会还在快速的积极的向前的发展着,源源不断的后浪与稳固的中坚力量仍然爆发着惊人的推动力​。所以我们似乎还没空关注到这一波波真正的前浪​。每况愈下的身体、不断缩小甚至消失的社交圈、在社会与家庭中都在不断弱化的价值感,而老年人们最为丰富的经验与经历却也鲜少听众​。除了消失与学会自处,老年人还有什么选择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老年人   早市   社交圈   菜场   社会性   老奶奶   日本   这个世界   常态   身心   老年   活跃   定义   年龄   公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