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来郏县时,负责外宣的龚帅哥说,临沣寨值得一去,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几百年来,建筑结构制式,依旧保持原貌,被民间称为活着的古寨博物馆,是国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是“中原第一红石古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下午,酷暑消退,与刘主任走进临沣寨,这座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临沣寨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流向北汝河。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临沣寨通往村外的是东、西、南三个寨门,其中西寨门取名“临沣”,东寨门取名“溥滨”,意为此寨濒临沣溪、利溥两水。东、西寨门由木板镶铁皮制成,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上“同治元年”四字清晰可辨;南寨门毁坏较重,只剩半个门洞。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寨内现有100多户人家,其中朱姓人口占90%。寨内还有较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清代民居近400间。这些建筑既有中原农村特有的以砖、石为主体的高大深邃,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门窗为装饰的小巧玲珑。一些古老的宅院用多层弧形石板作为门洞的拱顶,每层石板上都雕有图案,十分美观。

  临沣寨的历史据资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南北朝北魏时期的郦道元(约466~527年)在《水经注·河水》中记载:柏水经(宝丰)城北复南,沣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此处的“水田村”即为今天的临沣寨,意思就是临着沣溪的寨子。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至清道光和咸丰年间,四处奔波、见多识广的朱氏家族一分支的朱怀宗及其子朱紫贵、朱振南、朱紫峰三兄弟靠盐业贸易发迹,达到鼎盛。清咸丰末年(1861年),面对纷繁乱世,朱氏三兄弟商议扒掉土寨,建石寨。寨墙为外石内土结构,外墙60厘米长的石头全部取自紫云山的红色花岗岩,内墙则就地取材,全部是挖自护寨河的土。为使寨墙坚固,红石条每一顺石隔一把石,中间空当用3~4块红石条顺着填满,再取土屯住夯实。寨墙内为朱洼村,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据说当年给寨墙放线时为求得公正,由一朱姓老人用黑布蒙住双眼,手提装满白灰面的篮子放线,于是就“走”出了人们今天看到的弯弯曲曲的寨墙。

  登上古寨城墙,夕阳照耀在连绵环绕寨墙的城堡,紫红色的古寨尤显雄伟。俯瞰寨墙内,是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厚重古朴。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导游引领我走进了四合院,层层叠叠,左拐右拐,几座院落串联在一起,有一种进入八卦阵的感觉。四合院内,房屋的地基,由17层红石垒砌而成,防止有人破墙而入;每一道大门背面,都有射击孔和两道大穿杠,防止有人破门而入;每一个窗户上面,三条窗棂间套有一条铁窗棂,防止破窗进入;每扇窗户和门的正上方,有一个保护性的小窗户,与楼下的门窗形成掎角之势;情况紧急时,还有逃生地道……

暗道机关,层层设防,穿行在各个院落时,依然能够感受到,主人内心深处那强烈的迷惑和巨大的不“安全”感。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河南郏县有座“红石寨”,那就是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

坚固厚重的寨墙,机关算尽的院落,让临沣寨走进了中国军事史,近当代几乎所有的中国军事地图上,都标识有临沣寨。

  临沣寨民居建筑从明至清,在时代上没有断层。它们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落中,这在中国实属罕见。在北京城里现存的9000多座古代建筑中只有一间半是明代民居,想不到临沣寨居然有3间。临沣寨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

走出古寨的傍晚,我跟小龚说,我还想明天再去仔细看看这座活着的文化古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水经注   香山   郏县   中原   门洞   水田   南北朝   院落   河南   民居   元年   村落   石板   清代   历史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