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武侠小说,是多少少年英雄梦归处。快意恩仇,江湖儿女,激起了多少热泪与热血。华罗庚先生把武侠定义为“成年人的童话”,许多大学者也都是武侠迷呢!这就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武侠对经济学有什么启发呢?所以小编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敬请阅读!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激起我写这篇文章的是我读武侠小说的一段经历。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那是十多年前,我乘飞机去西安讲学。上飞机后我就埋头读《书剑恩仇录》。读到陈家洛等好汉与坏人张召重打得刀剑齐飞、鲜血横流时突然觉得腿上湿了——莫非我也中剑了?这时听到空姐一声“对不起”——原来她把茶水洒在我腿上了。邻座的一位老先生给我拿出了纸巾,还批评了那位空姐。于是我们就攀谈起来了。他得知我是大学经济学教员时,惊讶地问,你还看这种书?我说,华罗庚先生把武侠定义为“成年人的童话”,许多大学者都是武侠迷呢!他又问我,武侠对经济学有什么启发呢?这个问题我还没想过。但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学问,武侠所描述的正是人类行为之一。武侠这个世界中反映出的人类行为规律,应该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受这位老先生的启发,此后我在读武侠时总在思考武侠中的经济学含义。这篇文章正是这些年断断续续地读武侠的思考结果。

什么是理性人的最大化行为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经济学讲究利益最大化,要理性对待每件事物,那么从武侠中如何看到理性人的最大化行为呢?

武林好汉们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无论他们有多高超的武功,或是备受推崇“泰山北斗”级的元老,他们所有行为的目标都会出于本能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其实,以最大化为目标是人的本性,不可避免,就算人品再好也不能免俗。

一说到最大化,人们马上联想到物质利益或货币收入最大化,与金钱挂钩。这是对经济学的误解。其实最大化既包括货币内容 与非货币内容 。

经济学家经常以货币内容为分析对象,例如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等,无非是因为货币内容可以量化,可以用数学工具分析,并非它是最大化惟一的内容。在现实中往往非货币内容比货币内容还重要。

人活一世,所追求的最大化其实是幸福最大化。没钱绝对不幸福,但有钱也不一定幸福。据统计,总体而言,金钱对人幸福的贡献仅为20%左右。可见在最大化中非货币内容还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非货币内容又是啥,我用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为例,来解释解释。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武侠小说中尽管也反映了人贪财的一面(如金庸的《连城诀》),但更多的还是其他追求。武林高手们或者家财万贯,或者起码是过着中产的日子。你见过哪个大侠饭都吃不上,天天为穿衣吃饭而烦恼吗,答案是否定的。幸福贡献中20%的货币内容对他们来说已不成问题,所以追求的是另外80%的非货币内容。

在经济学中,实现了最大化的行为称为理性行为。 当这种最大化限于货币内容时可以用数学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经济教科书教的主要是这种内容。但在涉及非货币内容时,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在读武侠小说时,我想得更多的是从非货币内容的角度看,什么才是理性人应该追求的最大化行为,除了金钱,她们都在追求什么?

萨缪尔森给出的幸福方程式是:幸福=效用/欲望。

效用是人的主观感觉,取决于偏好,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即追求的目标函数不同,同时有舍才有得,为了得到就一定的要付出成本。因此,我想从目标函数、成本-收益分析和欲望三个方面来分析各位武林高手的最大化行为是不是理性的。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下面我集中以两个人为例——古龙《楚留香传奇》中的楚留香和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这两个人物。楚留香和岳不群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他们都在追求最大化,谁的最大化更加理性呢?我们用构成幸福的要素来分析他们的最大化行为。

首先,从目标函数来看 ,楚留香的目标函数是多元化的。作为一名大侠,他有劫富济贫(偷了富家的东西给穷人),为朋友两肋插刀,主持武林正义等目标。这些给他带来侠义的好名声,在江湖上受到尊重,这当然是一种极大的满足(精神满足)。同时他也重视物质享受,住在精巧的三桅船上,有美女李红袖、宋甜儿、苏蓉蓉相伴,美酒佳肴,享尽物质满足。他生活得舒适高雅,又未失去武侠的豪气。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瞧瞧,楚留香这日子过得,多滋润啊!

相比之下,岳不群追求一元化目标——当武林盟主,成为第一高手,其他能使人幸福的因素,亲情、正义、美色、物质享受,都不在他的目标函数之中。为了成为武林盟主,他什么都能舍弃。

仅从目标函数来看,楚留香当然比岳不群理性。根据效用理论,当从既定目标出发去追求效用的实现时,追求多元化目标,各种效用不会递减,总效用最大化;而追求一元化目标,一种效用在递减,最大化的总效用当然要低。

其次,再从成本-收益来看。

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追求什么目标都有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这是投资回报率问题。

楚留香追求从多元化目标中得到效用时,当然有成本,比如去为武林主持正义,为朋友帮忙就要放弃船上的温柔世界和享受(机会成本),都是要有金钱与精力支出(直接成本),还有种种意想不到的危险(风险)。但与他获得的尊重和自我理想实现的效用相比,还是收益大于成本。特别是他武功超人,机智灵活,幸运女神还时常眷顾,总能化险为夷,最终毫发未伤。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岳不群则不同了,为了当武林盟主而不惜一切代价。岳不群众叛亲离,爱徒令狐冲、爱妻和爱女都离他而去(机会成本);为练神功“挥刀自宫”,成了不男不女的东西(直接成本吧);玩尽诡计和阴谋,不仅劳神费力,还失去武林人士的尊重,被称为“伪君子剑”(据说越南国会开会时,往往把伪君子称为岳不群),这种名声的损失也是成本;至于追求武林盟主过程中的种种所作所为,都成本颇高。但到手的武林盟主却由于各派争杀,根本没人当回事。就是说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也不为过,岳不群得不偿失啊。

由这两点来看,楚留香的效用远远大于岳不群。

那么欲望呢?

楚留香尽管是名噪一时的大侠,但看不出有什么武林称雄的野心。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正义感或朋友义气。他没有什么宏伟的志向,闲云野鹤,只想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和美女过浪漫的日子。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岳不群却是野心大得很,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且别说武林盟主已是极大的欲望,而且,像岳不群这样的人,即使当了武林盟主也不会满足,恐怕下一步要一统江湖正邪两派。野心家的欲望是无穷的,没有什么能够填满他的心。

楚留香的效用大于岳不群,而欲望又小于岳不群,理所应当是楚留香的幸福大于岳不群(在我看来岳不群的幸福是负的)。他们都在追求最大化,但显然楚留香是理性的,岳不群是非理性的。

所以,人们都对楚留香仰慕不已,而对岳不群弃之如敝履。

武侠小世界,人生大社会。都说创作来源于生活,武侠小说亦是反映了人生。

武侠小说里面的的经济学

其实现实中也有不少人类似岳不群:人生目标一元化(为钱或为名),为实现效用付出的代价太大(为钱而忘家,为名而失去人格),野心太大(总想成巨富和名人)。这种人也像岳不群一样,一生追寻唯一目标,忽略其他,是不会幸福的。

经济学让我们更理性地追求最大化,这也是武侠小说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华罗庚   经济学   武侠小说   盟主   效用   函数   货币   收益   理性   欲望   成本   目标   幸福   内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