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交通的不便使这里成为一个难得的清静所在,到达寺院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游客。

潭柘寺的山门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山门的正上边有一块匾,白底蓝字镶镀金花边,是康熙皇帝御赐的金匾,上面写着“敕建岫云禅寺”。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老百姓还是习惯了叫潭柘寺,所以这名字一直叫到今天。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说的是燕王朱棣夺得了皇位,修建北京城时,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所以民间便有了这“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算是潭柘寺的骄傲。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站在顶端中心轴远眺,群山环绕,亭台掩映。寺内重檐错落、修竹成荫,清幽雅致,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潭柘寺不但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而且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印象比较深的是寺里的屋檐瓦当和流杯亭。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对瓦当我只能欣赏其或古朴活华丽的外观,其内在蕴涵的历史文化知识不是我这样的外行能看懂的。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潭柘寺这座流杯亭名叫“猗玕亭”,“猗 ”指带水的美妙玉石,而这也正是流杯亭的美妙之处。

流杯亭是中国的特有建筑,“流杯”亦称“流觞”,本是古时每年三月上已日(三月三日)临水沐浴、招魂续魄、除灾求福的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临流赋诗、饮酒赏景、尽游宴之乐的风雅之举。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流杯亭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修建的,清代时期,那是皇家的特有建筑,潭柘寺的流杯亭也是建在皇帝的行宫院之内。在北京众多的寺庙中,潭柘寺独享此荣,可见其地位之高。

循环水的流杯亭游客都会在这里驻足,据说这个东西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水从亭外东侧的一个汉白玉雕的龙头口中流出,沿引水石槽从东侧入亭,几经旋之后,从西侧流出。乾隆皇帝在游寺期间,经常与王公大臣们围坐在亭边,将一只带有双耳的竹制酒杯盛上酒,放在流水的入口处,让酒杯随水漂流,如果酒杯在谁的面前倾倒或者停住,就要对谁罚酒一杯或赋诗一首。

先有寺才有城,它比京城更古老

摄影/亮点liangpoint

潭柘寺依山而建,风水极佳,历史悠久,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顺着旁边的小路下山,山路弯弯,红墙黛瓦,林木森森。我喜欢访古探幽,中国保存的比较好的古建筑大多是寺庙宗祠,虽然潭柘寺的古迹已显残缺但依然留下了不断的香火。论寺庙规模,潭柘寺算不上一座大寺庙,但历代皇家的重视,使得潭柘寺成为一座名寺,一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更给这座千古名刹增添下了几分传奇。祈福钟声在山间回响,潭柘寺完美诠释了禅韵的精神风貌,它也见证了北京千百年的沧桑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门头沟区   北京城   瓦当   佛教   京城   禅宗   山门   寺院   清代   寺庙   酒杯   北京   古老   皇帝   亮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