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在纯阳宫的九宫八卦院底层的砖券窑洞中有大量的石雕塑像精品,题材以道教人物为主。大殿和配殿有众多历史文物展出。

纯阳三绝之常阳天尊像:通高2.56米,像高2.2米,由石像、底座、基座三部分组成。石像以汉白玉雕造,底座和基座以青灰色石灰岩制成。天尊头戴莲花形冠,面相丰颐,细目微眯,长髯垂胸,神态安详慈和。右手执扇和拂尘,左手凭几而放。身着宽大道袍,盘坐于长方形石座之上。底座正面刻天尊像铭并序计二十二行,两侧及背面线刻弟子道士像和供养人姓氏。题铭开元七年(719年)。基座平面正方形,呈四层台阶状,四周线刻莲花、忍冬、仙鹤等。此像造线条圆润流畅,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常阳天尊石像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跣足云为履游三界 披发天作冠荫九州,真武大帝造像:真武,古称玄武,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镇守北方之神,是道教尊奉的的大神之一。玄武七宿的排列形状宛如龟蛇,故人们把龟蛇作为玄武的象征。明代真武崇拜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两尊铜质明代真武大帝坐像大同小异:披发至肩、面相方圆、大耳如轮、双目微睁。身着铠甲战袍,外披圆角短袖小襦,襦角在前胸扎结,肘下扎护臂。右手持七星宝剑,左手垂膝,施真武印。右腿内曲,放于神台之上,左腿下垂,跣足踏于方形台座之上,脚前放置龟蛇二将。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斩妖降魔护三宝,韦陀:韦陀是护持正法的一位大菩萨。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明代铜鎏金韦陀菩萨立像通高133厘米,头戴凤翅兜鍪盔,身披黄金锁子甲,虎盔虎肩,膝甲紧扣,腰束革带,身披倒“U”字形帔帛,足蹬乌云皂履,双脚并立站于马鞍形山岩座之上,盔甲锦袍上刻有非常精致的暗刻花纹。韦陀像面容丰满宛若童子,左臂上抬,手中托一宝杵,杵尖向上,右手下垂,端正站立。由此可见原来供奉此尊韦陀像的寺庙为规模较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地和尚免费吃住几天。

韦陀立像身体右侧微前倾,昂首挺胸,整个身体的重心放在右足上,不论是表情、衣纹,还是动作的刻画都是细致到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艺博八宝之汉代左元异墓画像石:馆共藏有9块,为国家一级文物。第一块条石上有骆驼,说明在西域沙漠,印证了墓主为管理匈奴的官吏,第二块条石,描绘了军队征战的场面,第五列的马为单列,体型较大,膘肥体健,应为墓主人。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古代雕塑种类齐全,在这里能够观赏到铸像、古碑、石佛和石兽等各个朝代的文物。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的“古代石刻艺术拓片展”也很值得参观。拓片是将碑石、青铜器等通过宣纸和墨汁拓下来,其反映中国书法发展史的各个重要环节的演变,堪称传统艺术之瑰宝。展览汇集了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和晋祠博物馆两家精美的馆藏石刻艺术拓片作品,其中的典型代表有《晋祠之铭并序碑》、《李世民线刻画像》、《涅槃变相碑》、《妒神碑》、《天泽润公碑》等精品拓片,这些石刻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晋祠之铭并序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报唐叔虞神恩御制御书的丰碑巨碣,被誉为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的又一文笔俱佳的行书杰作,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的先河。整幅碑文在章法上很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气息流畅贯通,非一般书法家所能比拟,显示出帝王的智慧、胸襟和气度。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李世民线刻画像是根据唐代画家阎立本画的太宗真容像镌刻, 80年代从故宫的南熏殿复制摹刻而来,线刻像仿真人大小。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他为文明昌盛的大唐帝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后世影响巨大。

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不能错过的石雕塑像精品和古代石刻艺术拓片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辉煌的历史终归掩于尘埃,只有这些镌刻于石头上的图像、文字保存至今,向我们讲述着每个朝代曾经丰盛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山西省   拓片   石刻   道教   玄武   艺术博物馆   艺术   造像   基座   石像   天尊   塑像   石雕   底座   朝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