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周边也留下的非常多的古城池,但由于环境干燥、地域缺水的原因,很多老城现在都没人居住了。今天为大家介绍一座丝绸之路上,仍然还活着的古城,永泰龟城。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我们下飞机后,从兰州机场
取车出发,2个半小时就来到了白银。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航拍下的永泰龟城城池酷像大金龟,还能看到古城四周的护城河,城墙保存完整,旁边的烽火台、边楼和楼门等都清淅可见。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刚好是傍晚时分,牧羊人正在赶羊回城。我们将羊群列队入城,回到羊群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了下来,非常壮观。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永泰龟城始建于明万历36年(即1608年),400多年它从没被攻破过,也因此它的存在,兰州城也从没失守过。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历史上,甘肃省地处游牧民族的融合区域,北接内蒙古阿拉善与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的南缘,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个区域正是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发生碰撞的边陲地带,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当年,明朝为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而修建。城池设计为龟型。大家都知道龟壳是非常坚硬的,所以取名就有城防坚固的寓意,前面永泰两字为永远天下太平,寓意深远。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永泰龟城也是基于军事背景而运生,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要塞,城内曾驻有士兵3000多人,还有骑兵队,附属设施还有火药场、马场、草料场、磨坊等机构。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当发现有敌人入侵时,永泰龟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点火,依次传递,很快就将信号就会传到兰州。
400年的雨打风吹去,如今的永泰龟城,黄土夯实的城墙早已残损不堪,完整的墙面并不多见。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瓫城进入古城后,可以看到许多的土夯墙建的房屋,很多房都没住人了,许多房屋被牧民用来养羊。
城内的街道上有三口水井,现在仍有活水流动。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城内较大规模的建筑为“永泰小学”,于民国三年所建,为中西式结合的哥特式建筑。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古城的大佛寺、诸神阁、玉皇殿和数道牌楼等古建筑群都只剩下遗址,其它建筑也相当残旧,但这种沧凉感也给影视创作者灵感,电影《最后一个冬日》,《一个勺子》、《决战刹马镇》、《雪花那个飘》和《汗血宝马》等影片就是以古城为取景地拍摄出来的。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继续留在古城里的人,大都以放牧为生,每天早夜的赶羊进出城门,让它看起来很在生活气息,正因如此,它是丝绸之路上仍然活着的古城。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因为古城没有光污染,在这里观看星空,拍摄银河的绝佳好去处。
每晚太阳下山后,一小时,就可以拍摄了。城门处,经常有很多星空发烧友。还可以交流一下摄影技术,蛮不错的。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丝绸之路上的永泰古城,城池酷像大金龟,400年从没被攻破

旅游小贴士:
永泰古城地址:甘肃景泰县寺滩乡
门票 :免费。
交通信息
适合自驾,兰州去永泰龟城全程无高速,需经201省道前往,间隔测速70公里,自驾时要小心车速不要太快。
吃住信息
永泰龟城非常小众,专门去旅行的人不多,龟城里面也有民宿,但条件比较差,建议住在十几公里外的白银县,半小时车程,酒店条件都好了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永泰   景泰县   城池   丝绸之路   阿拉善   水井   古城   兰州   烽火台   金龟   游牧民族   羊群   城门   城内   城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