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以前叫丹江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美的苗寨

雷山以前不叫雷山,叫丹江。丹江是苗语的音译,意为“宰兄”或“宰相”。

现在雷山县的县名很好理解,位于雷公山之下,故名雷山县。

雷山县以前叫丹江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美的苗寨

早在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设丹江厅通判,那个时候的雷山县叫丹江厅。

到了民国时期,把全国的所有厅都改为县。民国二年(1913年),丹江厅就改为了丹江县。

雷山县以前叫丹江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美的苗寨

丹江县县名多好听啊,但民国是一个十分爱改县名的时期,在民国33年(1944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把丹江县改成了雷山设治局。

现在的人根本都无法理解这个设治局是做什么的。那个时期的设治局和今天的比如农业局、林业局是不一样的,今天的“局”就是科级单位,但设治局可是正儿八经的县团级。

雷山县以前叫丹江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美的苗寨

设治局制度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出现的,正式的名称是出现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设治局一般设在边远省份和民族聚集区。当时的考虑是这些地方既需要县政府一级的部门来管理,但政治经济又相对落后,不够设立县治的条件。换句话说是设治局只是一个过渡组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改设县治了,也可以理解为设治局就是一个县政府的筹备处。设治局虽然和一个县同等级别,但所辖的组织机构比一个县要简单得多。

雷山县以前叫丹江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美的苗寨

设治局的最高长官可以叫局长,也可以称为设治委员,其权限相当于县长。所以,在民国时期碰到一个“局长”千万不可轻视,指不定人家就是县太爷,是堂堂正正的父母官。

在民国时期全国有34个设治局,其中云南最多有15个,四川有6个,贵州只有独一无二的雷山设治局。

雷山设治局这个称号一直叫了五年,到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就改为雷山县了。

雷山县以前叫丹江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美的苗寨

那么为什么要叫雷山县呢?这是因为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

这个雷公山可不得了,据说雷公山有三绝:秃杉、佛光、天书。最重要的是秃杉,是杉树的一种。秃杉是亚洲可以长得最高的树种,它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几乎和动物界中的大熊猫同一级别。到了雷公山旅游,千万不要去砍伐秃杉,那可是要判重罪的。亚洲最大最完整的秃杉天然保护基地就在雷公山。

雷山县以前叫丹江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美的苗寨

雷山县的历史悠久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这里有最大最美的苗寨。

丹江厅改为丹江县,丹江县又改为雷山设治局,最后变为雷山县,让人不得不怀疑民国时期的审美观,那怕把丹江县改丹江设治局也好,现在不就是丹江县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雷山县   筹备处   雷山   雍正   光绪   林业局   苗族   天书   县太爷   苗寨   雷公   县政府   清朝   民国   局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