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安全问题成为学校阻挡研学的借口

研学是一种体验式的素质教学模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体现了“教育+体验”的双重属性。研学推行已久,然而学校组织的研学项目大多流于形式,抛开供给端研学产品不太成熟和疫情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对于研学不太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出行安全的担忧。

莫让安全问题成为学校阻挡研学的借口

风险社会中,风险来源多变而复杂。学校要面对的不确定的安全诱因不仅来自于校园本身,还可能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孩子个人之间,其事实上分担着家庭乃至社会对于孩子的大部分监督、保护责任。事实如此,风险之无序不可预见,学校责任之大显而易见。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呆在原地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皆知风险与收益并存,善于化解风险、勇敢收益才是智者行为,这也是学校应有导向。

在现行规范体系下,倾向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倾注于学校的管理责任也愈发严格。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校内生活,承担的是严苛的过错责任。在实践中,过错与否并非黑白分明,损害后果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也并非一目了然。所谓充分尽到监管责任,何为“充分”并没有明确规定,穷尽责任是在立足当下视野下与时俱进的表达,而事故发生后简单指责学校有时会出现过分苛责的情形。不可否认,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学校确实会承担一些“暧昧”的事实责任。这就要求学校需要与时偕行,对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变通趋时。

可现实是,为减少学生安全事件发生,也为求稳妥自保,学校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披着家长主义的外衣,企图用安全问题阻挡各种校内外活动的开展,甚至限制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来降低自己承担风险的可能性,社会实践如此,研学也是如此。就研学而言,以安全为名,学校在设计研学项目时大多偏向于就近原则,路线选择保守、简单,活动选择也往往是参观等较为轻缓的项目,不能很好兼顾探究性与创新性、娱乐性,这使得研学流于形式,实质上成为泛春秋游的延伸。

难道只有将孩子们放在精心制作的温室中养护,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或者说学校管理者才可以松下所谓“背负责任”的弦?诚然,风险不由人,一两个家长的关心则乱也在所难免。即使存在少数不理性的舆论,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以安全为名,处处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最后干脆以回避方式应对风险,一刀切地消极履行管理职责,这是鸵鸟式的逃避不作为。我们期望的学校不是保温培养皿,仅仅生产安静听课,永远“静若处子”的学生,丰富的课外活动本就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安全固然重要,但追求极致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完全安全为第一顺位,此乃本末倒置。

既然风险不可预见,若要破除其无序状态,便需要学校转消极为积极,不能以安全为名畏手畏脚。具体而言,面对校内外学生素质教育的拓展课程,学校应该更为大胆地迎接挑战,将“寓教于行”落到实处。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害怕、不回避,通过完善安全责任分配和重视安全教育开展的方式,让学校解绑于安全畸形导向。一方面,增加追责主体如研学基地、第三方旅行社、研学地监管部门等,或者购买保险转嫁风险,共同承担出行安全,通过事先约定破除“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困境,避免事故后出现扯皮行为或者学校承担责任过重责任。另一方面,做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学校素质拓展活动的有序开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商务合作—《研学旅行联盟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之义   安全问题   与时偕行   学校   流于形式   未成年人   校内   素质教育   消极   借口   家长   风险   项目   社会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