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1912年,一位名叫箫剑秋的官员,由四川省至西藏昌都调研,将一路所见所闻,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韦素芬加以整理。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的游记与现在比有何特别:

1、有行程节点(看绿色划线处)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作者写游泸定桥过河,到了大烹坝,到冷竹关,又到瓦斯沟。

如果换成现在的,就是这样: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虽然有行程节点。但是,比起现在的游记攻略,少了目录一样的简单直接。

2、交代了旅行方式:步行为主。

核心提示: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所以,“由泸定桥过河,循河而上,折向西行,上坡行三十里。”是说,这位民国官员在泸定桥这儿,步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比起我们纠结小车进藏还是越野车进藏,民国时期的官员完全没有纠结的,因为穷啊……!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3、游记有详细解说词——类似于电影上映时,播报员的解说词。

象征是“按”这一段话。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按”这段话就多了,截取绿色划线处部分,“山川奇险,怪石纵横”,“处处险阻,既令人惊心动魄矣”。

简单点儿,就是说:四川这边地势太险要了,泸定桥看得人心脏砰砰跳,太吓人了。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泸定桥)

老实说,这言简意赅的文字简直吊打了如今的游记。

比起现在很多游记看到湖就说“安静”,看到神山就说“巍峨”,看到草原就说“辽阔”……

民国的游记文采飞扬呀。

不仅文采飞扬,还记事详备。

比如写西藏的野温泉: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行人可以沐浴,以寒暑表测之,能升至一百一十度。”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连旅店什么的,路况什么的,都写得很详细。

4、游记还记载了矿产、出品、荒地、要隘这些,要知道,这位官员是去西藏调研的。

90年前民国西藏游记:言简意赅,记录方式太特别,文采飞扬不输今

所以,你更喜欢从前的游记还是现在的游记?

个人觉得,除了行程上全是文字,看着有点脑仁儿疼。但是游记内容,完全不输现在的游记。

更多川西、川藏旅游攻略、路况、趣闻,欢迎后台私信(记得点击关注,点击私信,就能私信成功了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泸定桥   西藏   昌都   文采   民国   西行   寒暑表   详备   游记   解说词   言简意赅   路况   节点   私信   行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