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关于秦岭柞水胡家沟第5篇图文。

前情提要:寻访秦岭胡家沟,跟着地图走,居然找到了一所已废弃几十年的初小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差点错过了一个故事

把上面这张照片放大,大约300米之外,有一个大型现代建筑。建筑围着一圈一人多高的围墙,门前竖着一块绿色的牌子。看了看地图,这里被标注为一个农业有限公司。

秦岭柞水胡家沟,已经属于秦岭南坡大山深处,连脚下这条道路都无名无姓,这里怎么会有一个公司,而且占着这么大一片场地?难道有什么隐情?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当我们走到绿色牌子跟前,时间是2021年3月13日上午9时53分,这一次我们看清了牌子上的公司名称。就在这块绿色招牌下面,倚着道路的护栏边,站着一位头戴帽子的老大娘。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一般来说,在秦岭南坡的山里行走,碰到这类大型现代建筑,我们都是绕着走的,但好在是,当天我们并没有绕着走,而是走进去瞅了瞅,幸好进去了,要不就错过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里还有一个看门人

“这是什么地方?里面生产啥?可以进去看看不?”我们问倚靠在护栏旁边的老大娘。

“可以!这里面是公司,我就是看门的,要进随便进,里面现在没人在干活。”老大娘热情地引着我们准备往里走。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建筑大门凹陷进去,是十分熟悉的铁栅栏,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大门左侧墙上,张贴着当地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选民名单,仔细数了数,总共是225人。

大门右侧墙上,绘有一副广告画,画面上有八个字“健康美味,轻松享用”。看来,这里生产的应该是某种食物。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除了老大娘外,这里还有一个看门人,是一个老大爷。后来才知道,老大娘和老大爷是老两口,这个公司就是他们的孙子开的,这个产地是租来的。很可惜,老大爷耳朵背,听不见。

这里怎会有一所学校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公司是做啥的?”“做面的!”这才发现,这里的产品主要是挂面,普普通通的农家产品。转到生产车间去看了看,因为不是生产季节,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过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些房子,难道是公司的员工宿舍?”站在院子里,我指着这栋三层建筑问道。建筑二层走廊的外墙上,写着一行大字:“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不是!这不是我们住的地方,以前这是学校的教室!”经老大娘这样一提醒,才发现三层走廊的外墙上,隐隐约约还能见到四个字“毕明学校”。

为什么这里会有一所学校?而且修得还这么牢固大气,但却没有一个学生,而且已经转为它用?我们问老大娘,老大娘一脸茫然,也提供不了更多有用的信息。

当地县志也没有提到

翻《柞水县志》,当地县志里面没有提到这所学校。想想这倒也正常,县志是1998年出版的,从建筑的新旧程度分析,那时候这个学校肯定还不存在。

上网查了查,没想到还真查到了这所学校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才是之前图文里面提到的小岭镇胡岭初小的新址。

我查到的那篇文章说,毕明学校原名胡岭小学,是2009年6月改造完工的。改造后的学校,操场占地面积775平方米,教学楼共计530平方米,避开了有可能滑坡的危险地带。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毕明学校改造完投入使用时,学校共有学生110名,教师6名。不过一年后,也就是2010年9月,由于移民搬迁工程,学校大部分学生转学到桑树街小学,小部分转学到中心小学。

学生全部转走了,毕明学校也就闲置了下来。直到2016年,由于扶贫工作的需要,村里又把毕明学校校址,作为了当地的扶贫工作站。如今,这里又成了农业公司的生产车间。

与上海两个老人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学校之所以能得到改造,与远在上海的一对老夫妻直接相关,改造资金就是他们捐赠的,而且学校就是以他们孩子的名字命名的。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这对老夫妻,男的退休前曾在银行系统担任纪委干部,女的则在教育岗位工作了37年。原本,这是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儿女双全,一家人生活美满。

但是,在2003年和2007年的时候,老夫妻的女儿和儿子均因病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夫妻俩都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

有一天,老两口突然想起,儿子生前在聊天时曾经说过:“如果哪一天我去世了,就把我们家的两套房子捐给国家或者慈善机构,建造两所希望小学,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地读书学习。”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儿子的遗愿,点燃了老夫妻俩心中希望的灯,给了两个老人活下去的动力,他们想以捐资建校的方式,纪念自己已逝的儿子。

两地直线距离1167公里

这对老夫妻,名叫毕原鸿、毛怡,是上海闵行区梅陇镇居民。不久之后,夫妇俩就联系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很快卖掉了在上海市区的一套住房。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老两口把卖掉房子的一部分钱,也就是其中的40万元,援建了柞水县小岭镇胡岭初小。学校建成后,因为这个原因,教育局便以老两口儿子的名字,将胡岭小学改为了“毕明学校”。

2018年底,毛怡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5岁。2019年7月,健在的毕原鸿和已故的毛怡,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称号。2020年8月,毕原鸿老人也因病去世。

毕原鸿老人去世之前,他已将自己在上海的两套房产和120多万元存款全部“裸捐”。

相关的报道里说,尽管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但这两位老人的生活极为简朴,一日三餐全是粗茶淡饭,日常生活的所有花费能省则省。

寻访秦岭胡家沟,发现一个小学,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故事

用两位老人捐款建成的毕明学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静静在矗立在秦岭胡家沟里,无声也无息。在中国地图上,这里与上海闵行区梅陇镇的直线距离,是1167公里。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行走秦岭十余载,边走、边拍、边写,自创“行走体”散文,网络阅读九千万,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阅读《远村行走》 ¥29.8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秦岭   柞水   闵行区   初小   老大娘   看门人   县志   老两口   老大爷   上海   儿子   老人   发现   小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